浅析眼轴长度用于近视预测模型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的效能及近视防控对策
叶凤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叶凤龙,. 浅析眼轴长度用于近视预测模型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的效能及近视防控对策[J]. 医学研究前沿,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3.
摘要: 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作为近视诊断的标准,对常用的各类机制检测指标所拥有的不同检测方式以及青少年的近视预防对策进行有效的探究。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9年至2020年进行调查的全市2739位小学生及1797位初中生作为相应的研究对象。并以包括眼轴长度(AL)在内的四类指标,对其近视预测模型进行详细的探究。结果:在对单一指标模型进行构建的过程中,UCDVA自身所有的近视预测效果相对就好,然而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相应的灵敏度仅为39%,预测值呈阳性的为78%。应用两种指标组合模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有UCDVA与AL进行组合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其预测灵敏度为48%,阳性预测值为78%。应用三种指标模型进行构建时,由UCDVA与AL及角膜屈光力进行组合的综合效果相对较高,其灵敏度为54%,阳性预测值为85.45%。其次为UCDV与AL以及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屈光度,其综合预测灵敏度为52%,以其阳性预测值为81%,而应用全部四个指标模型能够对最佳预测效果予以获得,但其综合提升幅度相对有限。其预测灵敏度为55%,其阳性预测值为84%。对于初中生而言,各类指标灵敏度均相对较高,其预测区间在86%~97%,而特异度则有所降低,其区间为3.6%~90.5%。结论:眼轴长度能够使儿童及青少年的近视预测灵敏度得以有效的提升。并且是儿童眼球在发育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可逆性以及其自身性质近视形成的重要指标,因此需建议将其列为儿童及青少年进行筛查,以及进行诊治的常规性指标。
关键词: 眼轴长度;近视预测模型;青少年儿童;近视预防
DOI:10.12721/ccn.2021.157023
基金资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医院2019年至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查的2739个小学生,以及1797位初中一年级学生作为相关的研究对象,并且对其眼轴长度进行分析,同时应用4种指标对其及时预测模型进行相应的构建。

1.2检查方法

此次研究应用裸眼远视力检查法、最佳矫正视力检查法、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检查法以及眼轴长度与裂隙灯显微镜综合检查方式予以进行,在检查过程中应用logMAR视力表对单眼进行分别的检查,在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的过程中,应用其综合质量分数为1%的环戊酮碘液进行两次滴眼,其间隔时间为5分钟,在30分钟后,如若瞳孔仍然对相应的光照有所反应,或者其瞳孔的直径小于6毫米,则需要进一步滴入一滴上述药液,通过自动验光仪对相应的瞳孔进行连续三次测量,采取相应的平均值应用IOLmaster对AL进行测定,需要进行5次重复性测量,并且对平均值予以选择,相应检测人员需要充分的依照操作手册进行统一性的培训。

2结果

对两组小学生是否存在进行预测进行详细的分析,所得到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数值可由表1予以显示,儿童及少年眼轴发育的均值可以由表2予以显示。

表1参与调查学生各项数据数值一览表

1111111.png

表2我国儿童眼轴长度对照表

2222222222.png

3讨论

儿童及青少年近视在其自身发展之下,往往为单纯性近视,其主要由于其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并且相应的角膜及晶体等诸多屈光成分无法与其进行综合性的匹配,进而形成相应的轴性近视,在近视与已发生之前,AL所用的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但仍然能够与其他区域周围进行综合性的匹配,不会出现近视性的屈光度,因此不能仅仅通过屈光度指标对相应的近视予以判断,如若能够充分的对儿童的眼轴长度进行综合性的监测,并且结合儿童眼球发育的综合参数范围进行判断,则能够在儿童近视予以发生之前,对近视所存在的各类倾向及征召进行综合性的探析并进行有效的防控。

参考文献

[1]陈子扬,叶照达,张晔, 等.角膜塑形镜的偏心对眼轴及视觉质量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2):2023-2027. DOI: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02.

[2]蔡怀宇,张玮茜,韩晓艳, 等.眼轴及眼前节SS-OCT一体化成像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4):173-181. DOI:10.3788/IRLA202049.0413006.

[3]孙艳华.远视与伴有内斜视弱视的眼轴与视盘面积比的研究[J].饮食保健,2020,7(8):5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