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崔玲燕 蔡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崔玲燕 蔡宁 ,. 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 诊断医学,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023.
摘要:
目的:通过评估肝硬化疾病诊断方法,探讨生化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09-2021.09一年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随机选择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员,35例为对照组,全部行生化检验,对2组检验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2组生化指标相比之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疾病患者的诊断,临床应用生化检验的效果显著,利于判断鉴别疾病及病情,对疾病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生化检验;肝硬化;诊断
DOI:10.12721/ccn.2022.157023
基金资助: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由单一因素,或者多重因素叠加所引发的弥漫性损伤,具体诱发因素较为复杂,临床尚未明确,多认为与营养和代谢轧盖、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有关。往往早期的症状不显著,随着病情的进展,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伤,为此疾病的早期诊断十分关键,以便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其中生化检验的方式,可获取患者各个指标参数,了解患者肝脏受损情况与干细胞代谢状态,由此为临床的准确诊断、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基于此,本文将我院近一年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验人员进行生化检验,展开具体的诊断效果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09-2021.09一年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随机选择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中男患者有18例、女患者有17例,年龄在50岁-78岁,平均(61.32±3.77)岁,病程最短有1年,最长有8年,平均(4.29±0.68)年,疾病类型:有13例患者为病毒性肝硬化、13例患者为酒精性肝硬化、9例患者为其他类型肝硬化;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员,35例为对照组,分别有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51岁-79岁,平均(61.51±3.79)岁。2组全部行生化检验,且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均知晓本次的调查,已经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加入研究;已经排除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等患者。通过分析2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2组均行生化检验,并于检查前8h禁食,保持空腹状态下,采集3-5ml静脉血,将其置于无菌采血管中,以每分钟3500r速率,离心10min,获得血清,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获取各项指标参数【2】

1.3观察指标

对2组TBIL(总胆红素)、ALB(白蛋白)、AST(谷草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统计软件用于调查数据的处理,t为计量对比检验,为表示,X2为计数对比检验,(%)为表示,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意义。

2. 结果

比较2组生化检验结果   

2组生化指标相比之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见下表为数据。

                               2组生化检验指标对比


3. 讨论

由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功能慢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肝脏细胞受损、坏死,所引起的肝血液循环路径改变有关,且易于并发腹水与肝硬变等,如若不采取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增加患者的病死风险。通常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不够明显,大多数患者在发现疾病时,都已经进入到中晚期,此时的患者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且内分泌障碍,严重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为此,肝硬化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便于及时的控制病情的进展,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但是以往临床采取内镜、肝活检及影像学、腹腔镜等方式,进行疾病的诊断,都属于侵入性的操作,不仅会损伤患者的机体,还会降低其自身的免疫力,诱发其他的并发症。而随着生化检验技术的日益成熟,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等特点,可避免诊断失误的情况,由此更为准确的描述患者肝脏工作能力、干细胞代谢能力,便于临床的诊治【3】。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证明其诊断价值,本文将我院2020.09-2021.09一年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随机选择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员,35例为对照组,全部行生化检验展开调查。数据结果得知:2组生化指标相比之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碱酯酶与胆红素会进入到患者血液,提升机体的间接胆红素水平,导致其滞留血液中,所以肝硬化患者的胆红素水平较高,数据中可见观察组患者的TB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干细胞处于坏死的状态,蛋白合成能力便会下降,白蛋白与总蛋白的生成受到影响,出现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降低情况,为此观察组患者的AL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且干细胞受损,会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活性,进入血液中增加酶含量,加重肝脏的损伤,因而观察组患者的AST、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确切,利于及时发现异常指标,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准确的数据,具有临床上积极推广与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亮新,黄海新. 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意义分析[J]. 当代医学,2021,27(34):175-176.

[2]孙强. 生化检验项目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0):36-38.

[3]朱海燕,王欣,徐庆波.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外医疗,2021,40(15):186-18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