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腰椎出现退行性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关节软骨和椎间盘会出现退行性变化,从而导致腰椎椎小关节出现韧带钙化及骨质增生,影响日常活动,会压迫刺激到患者的脊髓和脊神经根,进而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体征及临床症状[1]。有医学专家提出,引发腰椎病的产生受免疫系统低下、遗传因素、日常受伤过多有直接关系,同时,日常久坐、负重劳累及气候便是也是导致腰部出现酸胀及疼痛感的主要原因[2]。对于是否患有腰椎病,临床上主要是使用数字X线摄影和螺旋CT方法进行诊断,但是对于以上两种诊断方法临床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为了证实本文特选取120例腰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以上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腰椎病患者(2020.1-2021.11),男、女(31、29)例;42-74(61.5±2.3)岁。所有患者均出现双腿麻木、腰腿痛及知觉感差等不适感。患者对本次研究活动知情,并主动参与进来。
1.2方法
分别对患者进行数字X线和螺旋CT检查,(1)数字X线:要求患者应保持常规腰椎正侧位和双斜位,使用全数字单平板X线摄影设备对患者进行诊断,X线通过使用平板探测器将其转化为光信号,向计算机系统中进行传送,进而形成数字图像。(2)螺旋CT检查:在检查期间主要是使用双源螺旋CT机,将层距设置为5mm,将层厚设置为5mm,该检查方法会有图像块生成,以此来完成容积扫描,之后进行后处理。当诊断结束之后,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读片,最终得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医学影像异常表现。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用检验,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螺旋CT诊断法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数字X线摄影诊断法(P<0.05)。
表 1 医学影像异常表现结果对比[n(%)]
3讨论
腰椎病的产生受小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椎间盘所引发的腰椎椎小节出现韧带钙化,会对脊髓和脊神经根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造成刺激,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受急慢性损伤、自身免疫和遗传有直接关系,在门诊诊断中需要以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3],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数字X线摄影诊断法本身属于一种常规的检查法,能够明确诊断韧带钙化、椎小关节硬化、腰椎骨质增生及生理曲度变直情况,在对疾病进行判断时临床上会根据患者病情症状为依据,会单纯的怀疑患者出现生理曲度变直,但是无法确认患者病情[4]。若患者出现隐性裂、韧带钙化、椎小关节硬化等症状,可使用数字X线摄影进行诊断,是一种经济、简便和实用的诊断方法,可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对于一些高度怀疑患有椎间盘病变的患者,可采用数字X线摄影和螺旋CT诊断方法,两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完成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为疾病临床分级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5]。另外,对于一些病情特殊的患者,例如,孕妇,则不建议使用数字X线摄影和螺旋CT诊断方法,对于一些体内安装有支架或起搏器的患者,建议使用数字X线摄影和CT诊断方法[6]。
上文通过对数字X线摄影诊断法和螺旋CT诊断法进行合理和全面的分析,无法清晰的了解到何种诊断方法的优势更为显著,需要对患者病灶进行准确定位,才可知何种诊断方法更胜一筹。本文特选取在本院就诊的60例腰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结果如下,螺旋CT诊断法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数字X线摄影诊断法(P<0.05)。可知螺旋CT诊断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数字X线摄影诊断法,完成了对患者病情的完全分析,使治疗方案更具切实可行。不同检查方法在腰椎病诊断中所展现出来的诊断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使用医疗设备、医学方法完成了对患者疾病的科学诊断和治疗。通过使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同时各自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能够确保将诊断方法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应做到经济化、实用性及人性化,不仅完成了对患者疾病的科学诊断及治疗,也为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方位、多方面的技术指导。基于当前全民健康这一时代背景,要求人人均应参与到疾病预防及保健工作中去,应定期进入到医院中检查,并结合病情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运动方案,做好膳食搭配,并掌握更多的医学常识,使患者的自身发病率得以降低,防止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丰录在2016年提出,共选取70例腰椎病患者,数字X线摄影诊断法,诊断结果显示:曲度变直63例,椎小关节增生硬化65例,椎间隙变窄21例,后纵韧带钙化28例,椎间孔狭窄18例,隐性裂13例,脊柱滑脱7例。未出现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黄韧带增厚及椎体终板炎。螺旋CT诊断法,诊断结果显示:椎体增生63例,椎小关节增生硬化65例,椎间隙变窄21例,椎间盘膨出18例,椎间盘突出18例,后纵韧带钙化28例,黄韧带增厚22例,椎间孔狭窄18例,硬膜囊受压18例,隐性裂13例,脊柱滑脱7例,未出现椎体终板炎。螺旋CT诊断法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数字X线摄影诊断法(P<0.05)。从他人结果中可看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充分认证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可参考性。
综上所述,在腰椎病疾病诊断中应大力推广使用螺旋CT诊断法,相较于数字X线摄影诊断法诊断效果更优,可明确发现病变部位,并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丰录.数字X线摄影与螺旋CT磁共振在腰椎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1):2953-2954.
[2]张爱华,刘岳峰.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在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5):41-42.
[3]雷晓勇,郭鹏.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48-49.
[4]曲良勇,苑翠红,钮建武等数字X射线摄影在尘肺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8,27(05):507-510
[5]边传振,姜辉,杨明等.儿童直接数字X线脊柱全长正侧位摄影的图像质量[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37(07):1208-1211.
[6]马志勇.乳腺癌的乳腺X线及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社区医
学杂志,2018,16(08):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