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吴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雪,.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信息通信与技术,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249.
摘要:
随着时代科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初中生能够在地理课堂上获得一个电子化、有趣味、感官性以及高效型的课程认知环境,并能够在高昂认知状态与能力水平的大力支持下释放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可见,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升地理教学的先进性、生本性、诱导性以及实效性,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关注度、参与度、探究度,夯实地理教学的群众基础与能力保障。
关键词: 初中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49
基金资助:

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能力的关键阶段。新课标强调,地理教学是在地理核心素养确定的教学目标下,进行有效、有趣、有针对性的知识讲授。因此教师需要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核心要求,融合信息资源对校本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最终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确保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解析

信息技术是网络技术、微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三种时代科技元素的简称,能够为地理教学以及初中生输送高价值与高效率的课件资源、教学视频以及拓展实验。这样,信息技术既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辅助以及先进的教学经验,也能够为初中生提供直观化、趣味化以及实效化的优质探究素材,因而能够打造一个高品质的主体认知环境。可见,信息技术能够成为地理教学走向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也能够成为教师践行课改理念、优化育人环境的得力工具,更是初中生快乐认知、高效积累的重要推动力。

二、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能够为初中生提供感官化的信息刺激与情绪感染,利用声与波、光与影有效激发与强化初中生的积极心理、良好精神面貌以及能力水平,并给予初中生高品质的情感体验。可见,信息技术是渲染氛围、构建情境、刺激主体的教学抓手,能够对初中生的认知状态与探究能力施加积极影响。在“大洲和大洋”的地理教学中,虽然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知识理解没有难度可言,传统教学中的说教活动以及死记硬背却难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空间观念与位置意识。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为初中生建构一个直观化、立体化、趣味化的认知界面,借助大屏幕上展示的虚拟化地球仪引导初中生立体感知大洲和大洋的具体位置与相互关系。这样,初中生就能够在思想意识中存有一个鲜活的地球仪,能够储存下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信息,辅助初中生随时提取相关的位置信息。而且,初中生能够以亚洲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思维拓展,依次说出四个方向上的大洲和大洋,如向东是太平洋,向南是印度洋,向北是北冰洋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大洲和大洋的外形信息制成图片,引导初中生在仔细观察中比对,加深对大洲和大洋的外形感知与信息掌握。所以,信息技术能够在虚拟探究与图片辨认中创设出良好的轻松氛围,推动初中生开开心心地进行地理探究。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

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深奥性,不利于初中生的快乐认知与高效积累,因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趣味化、感官性以及有品质的动画版教学资源,优化初中生的探究素材。现代初中生非常乐于进行多媒体认知,因而信息技术投其所好地满足了初中生的认知需求,为其提供高品质的直观资源。因此,信息技术能够优化教学资源的先进性与体验性,以趣味资源带动初中生的高效认知。在“澳大利亚”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展示一个专题化的教学课件,帮助初中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信息。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为初中生展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北接亚洲,东临太平洋,南邻南极洲,西邻印度洋;澳大利亚属于东半球,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间;澳大利亚有成片的羊群,还有体形硕大的袋鼠以及可爱的考拉与鸭嘴兽等;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多是繁茂的草原地带,因而是羊的天堂;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非常出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自流盆地,而且,还储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等等。这样,初中生能够在主题纪录片一样的教学课件中听着轻缓的伴奏音乐以及简洁的解说信息,轻松快乐地了解到澳大利亚的简要信息。所以,以信息技术为科技支持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初中生打造一个赏心悦目的信息获取平台,助力初中生快乐认知。

(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后,能够帮助初中生积累大量的感官信息以及认知灵感,因而有助于激发初中生的交流动机与表现欲望,推动初中生积极进行信息交流、知识整合以及灵感沟通,以此架构高价值的教学活动。因此,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优化初中生的认知体验,也能够丰富初中生的探究积累,更能够催发初中生的整合能力,自然能够打造高效率的教学活动。在“自然灾害”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专门为初中生制作一个视频信息,让初中生亲眼看到洪涝、干旱、龙卷风、严寒、酷暑、暴风雪等各种恶劣天气,在触目惊心中帮助初中生直观了解自然灾害的具体信息。这样,初中生能够对自然灾害形成良好的感官信息刺激体验,因而能够为后续的课堂讨论活动积累充足的认知信息支持。而且,初中生能够在视频信息中获得强烈的情绪感染与灵感催发,在心惊肉跳中传递出对自然的敬畏心理,收获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认知。所以,信息技术提供的视频资源能够为使初中生拥有良好的信息准备、状态调控、能力激发以及印记强化,达到优化教学活动的目的。

(四)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时代科技助力地理教学实现与时俱进、提质增效以及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而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深度挖掘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效性,架构一个高能动、有品质、高效化的育人平台。为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在地理教学中大力融入科技元素、先进理念以及时代气息,借助时代科技催发生命活力,以此构建人性化的高效课堂。在“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地理教学中,初中生对于北京具有特殊的情愫,因而对北京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北京的具体信息,如北京属于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历史古城等,著名地点有长城、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天坛、南锣鼓巷、前门大街、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安门广场、鸟巢、人民大会堂等。这样,初中生就会在感官化、趣味化、电子化的视频信息中了解到北京的一些地标性建筑物,也探寻到浓重的历史痕迹与人文影响。所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视频信息能够让初中生在一睹为快中基本了解北京的大体内容,并借助初中生良好的主体状态与探究能力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从而体现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效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是初中生观察自然景象、提取地理信息、感悟客观规律、形成课程素养、实现主体发展的能动空间,因而与初中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淬炼、能力训练以及综合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高品质的主体认知环境,提供高价值的地理课程信息,实现高效化的课程认知活动,借助时代科技力量架构高能动性的生命课堂。为此,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抓手,自觉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氛围、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率,为提升初中生主体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而助力加油。

参考文献

[1]张述林. 基于VR技术的地理教学[J]. 地理教学,2022(7): 43-46.

[2]赵东平,吴倩雯,杨清然.科普讲座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小球大世界”为例[J]. 今日科苑,2022(7):83-90.

[3]陆春菊. 数码笔在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2023(12):39-4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