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过去到现在来看,物理学科都在高中学校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对于考试需掌握的知识,还是学生将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来说,物理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改变,新课改政策的实施也不断激励着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教法,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物理教学中不仅需要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还应在理论教学中加强物理实验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1]。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1.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应试导向的影响,而且理论性知识在考试中占据了很大比重,而实验测试分数相对较低,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实验材料的使用都很少,不能按照教材内容有效地组织实验环节。实验操作很多时候是由教师进行的,而学生只是进行观察,实际操作较少,这严重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2.设备和环境不完善
高中物理教材实验内容丰富,有的实验设备和环境要求都比较高。一些学校实验设备不足,因经费等问题,无法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实验教学。与此同时,由于实验环境的缺陷,一些物理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3.缺乏正确的实验教学方法
身为教育者,教师不应盲目、片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以自身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只是按教材内容的步骤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存在漏洞。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
1.重视实验教学
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能力,但实验操作能力相对薄弱。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新课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开展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2]。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出更合理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清楚、更牢固地理解一些物理学的理论和原则。比如,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力”相关知识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实验任务,需要准备弹簧、乒乓球,实验方法是将乒乓球用针扎一个小孔,把弹簧的两端分别穿入乒乓球中。两个乒乓球代表两个分子,压缩弹簧,两球的间距减小,弹簧向外用力,说明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伸长弹簧,弹簧向内用力,说明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从而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在高中物理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实验,提高学习效果。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3]。
2.完善实验设备和环境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完善物理实验环境的建设,成立专门实验室,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等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保证学生实验安全。此外,针对目前一些高中实验设备配置不完善的情况,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使物理实验设备得到完善,使每个高中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物理实验教育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自身动手能力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4]。总而言之,学校要努力改善物理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教师也要用创新的方法,让学生更有效地做实验。
3.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清楚、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校应积极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相关学习和交流活动,使教师在学习和交流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弊端并吸收更优秀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本身也要积极接触实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实验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另外,在学生方面,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在实验课中,为了使学生顺利、有效地进行物理实验,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操作规程。
4.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要遵循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物理教师应注重学生物理实验参与,并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5]。这需要高中物理教师以学生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实际参与到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在试验中更好的认识物理理论知识,并能加强思维和应用能力。本身物理属于理科范围,其抽象性和逻辑性都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难度,造成物理理解困难。基于此,在教学这类知识时,应加大实验教学的涉及,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的理解物理现象。
5.创设实验情景,提高探究与沟通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进行反思学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感知和反思,并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教师应在课堂上多进行实验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把物理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减少学生物理学习的障碍。例如,在学习“力学”的有关原理和应用时,高中物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置相关情景,它既能刺激学生的视听系统,又能把抽象的“力学”理论语言转换成图像视频格式,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探讨“一根头发能承受多少力”并展开实验活动,物理教师可以放一些力学现象的视频,让学生比起书本描述来说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到生活中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力学现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享,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参与物理实验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形成更好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与深入,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这也为教师创新教学教法提供了机遇。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面对教学改革,反思自身教学弊端并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探究。
发展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增山.重视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渗透培养物理实验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84.
[2] 满自萍.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J].甘肃教育,2019(19):136.
[3] 姚伟科.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38.
[4] 王耕卓.浅谈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及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
[5] 冯丽丽.浅谈对新高考模式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