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老龄化已经成为现代全球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龄化也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的老龄化情况不是世界最严重的,但是特殊程度却是罕见的。根据国家统计结果,预估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到2033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并且我国老龄化的严重趋势将持续到2050年,同时,203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到2050年,我国八十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将超过一亿人,届时我国将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都为老龄人口,并且老龄人口数量将长期保持在1亿左右,到210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18亿。但我国养老产业不但起步较晚,还需要在短短几十年之后承担照顾几亿老年人的重担,因此我国养老产业的负担及难度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我国的老年人口对于养老服务的期待度也在逐渐增高,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老年人渴望得到更高层次的照护服务与心理关怀。此外,在我国老龄人口激增的同时,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因此,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目前激增的养老需求,不同类型的社会养老模式正逐步走进大众的养老视野。由上海率先提出的逐渐成为我国的养老共识。“9073”养老模式是指,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9073”养老模式比较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前国情,也为将来几十年我国的养老画卷提供了一个思路[2]。但“9073”养老模式需要大批的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但现实是我国目前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大多数由文化水平较低的中年人组成,他们已经无法完全胜任日益精细化和高级化的护理服务。
培养专业养老人才的专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应运而生。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隶属于社会公共服务专业。其开设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在老龄化领域的政策与法律,培养学生并具备从全球视角,了解老人卫生保健、健康促进以及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从而成为真正掌握老人养老业务与管理技术的养老组织经营管理者。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养老组织管理、老年人护理、老人健康治疗与训练、社会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老龄社工、老人福利服务评估、老龄商品市场研究、老龄人际沟通及活动组织、老年人健康护理、老人营养管理及食疗药膳、老年人心理健康养护、老年疾病与用药等。
由我国《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可知,在我国加强家政、养老、托育等民生紧缺领域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而根据国际标准,每三个失能老年人需要配有一个专业照护工作人员,来推算我国现阶段最少需要1300万个养老照护工作人员。但根据相关机构组织的调研报告,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尚不足50万人[3]。从专业养老人才相对集中的养老机构考虑,中国目前的养老机构住院老年人不足300万人。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的紧缺,导致我国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的状况堪忧,也给我国未来老龄化社会继续加深的社会现状提出了警示。高知识、高层次、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逐渐成为了我国养老兴业的新需求。因此,提升养老服务行业服务人才的供给质量以及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社会信任感和自信心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继续发展的关键任务。
职业是人类社会过渡的基础,是人类在生活中以个人能力为生活服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角色,是社会分工中一种有偿的,专门的,独特的劳动。职业道德则是人类社会美德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标准在职业实践过程中的直接反映,是一个行业内建立的较为稳固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习惯的总和,并且对职业者有着一定的影响约束力。它源于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在专业实践中,专门从事某一行业的人根据该行业的职业定义、职业态度、专业技能、该行业的特点、社会的标准和要求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纪律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角色的要求进行的道德总结,具有产业化、稳定性、延续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的特点特征。
职业情感是一种简单的个人主观体验。从心理学角度看,该专业的职业情感是从事养老服务业职业的人的个体心理感知或体验。这种体验是个体对职业客观事物的独特体验。它潜伏在人们的心中,使个体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更加稳定而含蓄的内隐特征,并慢慢使之习惯化,这就成为了心情心境。因此,养老专业的学生需要建立正确的职业情感来帮助他们行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提高此专业学生在养老服务技能和以及养老服务职业道德上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现存的院校在养老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的研究不足。
因此,对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从社会及养老机构的人才需求出发,寻找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以解决现阶段我国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总的问题。让养老兴业学生们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开始,逐步形成“专业即就业”的概念,并牢固铭记了自己的行业担当,以及为我国养老事业建设“工匠精神”的历史使命,努力形成适应学校、家庭、社区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适应养老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
但是纵观我国关于高职院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在职业道德方面仍存在多种的人才培养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更新慢,学术评价不标准等。比如:
首先,养老行业相关研究数量较少。由于相对于发达国家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政府支持力度大,所以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较之我国也更加完善,对老年服务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的积累也更加深厚,建立的养老服务培训体系也更加全面。虽然目前我国对养老行业的相关支持正在逐渐加强,但由于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高职院校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有关研究工作还处在学习与探讨阶段。
其次,养老服务行业人才职业道德发展的策略研究难以落地。我国现今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问题。同时,人才培养问题也是决定我国老龄化社会服务业命运与前途的重要问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未来,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的发展水平也将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但目前,养老行业内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标准不同质等。针对这些问题都应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但现今的研究中所提供的策略处于难以落地的状态,难易适应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的社会需要。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发展,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业人才的的职业道德需求也将越来越高。研究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为高层次养老服务人员的供给提供忠实可靠的智力支撑与业务保证,对于提升该行业供给品质有着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这成为了养老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进一步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新要求,同时,养老机构内部也逐渐意识到道德对机构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并将之作为对其人员录用、提拔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在这种状况下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养老行业学生需要建立出一种适应发展的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肖强,肖瑶.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目标为视角[J].行政与法,2020(12):65-73.
[2]涂慧君,路秀洁,李宛蓉.“9073”养老服务格局再思考——基于上海市老旧小区建筑策划群决策调研[J].住宅科技,2020,40(03):27-33.DOI:10.13626/j.cnki.hs.2020.03.006.
[3]廖千慧.技工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探讨[J].职业,2020(2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