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电气设备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的使用过程和生活环境是造成电气设备故障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故障严重则导致电气设备无法运行,同时,为企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由此可见,电气设备故障的排查、检修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保障其正常运行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对电气设备常见的故障问题进行探究,并制定了相关应对措施和及时排除故障的技巧,为设备利用率和安全性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1维修原则
1.1对电气设备充分熟悉
第一时间发现电气设备存在的故障,就应该详细的了解电气设备的内部构造以及相关软件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在对电路原理有一定基础的了解之上对故障的位置进行预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最为适宜的解决办法,同时为了提高维修效率,必要时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拆卸,如果对于电气设备并不熟悉,那么拆卸的过程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情况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损坏。
1.2从设备外部开始检查
遇到需要维修的故障问题时,必须要从设备的外部开始检查,不能盲目的对设备进行拆卸。首先要仔细查找可能出现损坏的部位,然后再进行问卷调查,例如该设备曾经出现过问题,是否进行过维修,设备更换的年限等等。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可以拆卸进行内部检修。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设备的维修,可以极大的提高维修效率,同时能够保障维修的准确性,避免对设备造成二次损害。
1.3先修理机械部分
在维修之前要先检查机械部分是否出现了故障,如果有,那么要从机械部分先进行修理,在排除机械部分的故障之后才可以进行其他的电气设备检修,否则维修顺序出现错误时,很难再找出其他的故障,只有逐步推进才能具体的分析故障的成因,为日后的维护与检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常见的几种电气设备故障
2.1导线温度过高
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导致导线温度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电气设备的型号配置不合理,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承受的电力负荷容量超出了其规定范围。此时,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维修,电气设备就会出现过度磨损或者老化的问题,使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面临巨大的威胁。其次,电力设备的导线规格选择不合理。如果选择的导线直径非常小,一旦通过较大数值的电流,导线就会因为承受不住电流符合而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也会受到影响。
2.2绝缘层短路
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绝缘层短路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故障。首先,如果线路绝缘层使用时间过长,就会出现老化、磨损的问题。如果绝缘层所处的外部环境比较恶劣,则其老化、磨损的速度会更快。其次,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定期检查绝缘层,没有及时更换严重老化、磨损的绝缘层,就会增大绝缘层短路故障出现的概率。最后,个别工作人员在检查电气设备时,没有注意到电气设备外部裸露导线的连接问题,进而影响了导线在外部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出现了短路问题。
2.3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
过载、过流故障均属变频器故障。输出端短路主要因为变频器加减速时,间隔时间短,负荷分配不均导致。为了使该情况得到有效改善,需针对变频器加减速时间进行重置,避免负荷不均的情况。变频器故障除制动时间不稳定或电压负载过重等情况,大部分情况是变频器与电机的选择不合适导致。
2.4电机常见故障分析
电机故障在电气设备运行中较为常见,所以在机电检查工作中,除轴承润滑和螺丝固定外,还要对油渍不净问题加以处理,其主要目的是保持电机性能和正常运行,这些故障检修均需使电机保持水平状态。针对机电内部零件进行更换时,对接线部分要给予重视,避免出现接触不良,导致电流急速增加发生电机故障。
3 加强电力设备维修的有效措施
3.1完善电气设备的检修制度
要想加强电力设备的维修,需要完善电气设备的检修制度。首先,电力企业要制定针对性的电气设备检修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工作人员的维修操作行为,明确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各种故障问题的预防措施和维修措施。其次,在正式开始维修电气设备之前,相关部门还要对电气设备的检修制度进行审核与完善,结合当前电气设备的使用现状,采取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案,加强检修技术技能的改造与升级,提升电气设备检修制度的科学合理性、规范性以及与时俱进性。
3.2采取分级管理和分级检修的模式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电气设备,所以针对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量也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加强电力设备的维修,需要采取分级管理和分级检修的模式,即通过维修责任分配制度的实施,缓解工作人员的维修压力,提升工作人员的维修效率。
分级管理指的是以电力设备的运行复杂程度、运行位置、发生故障频率等为标准,进行相应管理等级的划分,并针对性地制定日常管理与检修方案。对电气设备评估管理进行分级,确定电气设备的检修频率与检修系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电气设备的安全系数和安全性能,尽最大努力降低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率。
3.3直观检查法进行检修
在进行过程检查的时候,检修人员普遍先采取直观检查法进行检修,这种方法是指利用耳朵,鼻子,眼睛去发现设备外观上存在的特殊差异,与平时的外观进行对比,确定故障存在的方位。这种方法需要检测人员有极深的维修功底和丰厚的维修经验。首先,现场的操作人员要了解故障出现时的具体情况,检修人员在了解设备的运营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线索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判定。其次,确定故障部位时要进行试验,一旦确定了就要立刻断电,然后进行详细检查,最终寻找出故障出现的原因。
3.4先电源后设备
电源故障在电气设备中发生率较高,所以在对电气故障进行检修时,首先要对电源进行故障排查,然后再检查其他部分是否存在异常运行。若检测电源正常,可对电气设备中较为特殊的部件进行观察,包括其声音和运行频率,最后对其他常见部件一一检测,降低故障发生率,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3.5优化电气设备的检修方案
优化电气设备检修方案,也是保证电气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首先,要全面评估所有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明确电力企业的检修技术是否完善、明确电气设备故障的高发位置,明确检修频率是否可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明确电气设备故障的检修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其次,对电气设备运行的正常性与可靠性进行评估,提升检修方案的科学合理性,避免因为不合理的检修而降低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最后,加强基础设备的管理,并保证检修设备与工作人员数量充足,为工作人员正常开展检查与维修工作提供保证。
结语
现代工业时代各个领域对电气设备和相关系统的功能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针对电气设备比较常见以及多种特殊性的故障进行迅速排查解决是至关重要的。在相关故障定位的时候要建立在熟悉电气设备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之上,再利用科学的方法迅速进行定位,随后再根据故障类型进行迅速、规范且科学化的检修和处理。唯有这样,才能够让各类电气设备以更加正常和优质的状态为我们的生产活动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冯成龙.电气设备维修的必要性和操作检查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4376.
[2]齐昕.电气设备维修的必要性和操作检查方法研究[J].南方农机,2020(10):92,94.
[3]沈春富.简论电气设备维修的具体步骤及检查操作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20(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