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对所学专业认知度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前期学习中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家长及学生仅对文化课程的成绩给予了较大的关注,一些考试失利的学生才会进入职业中学学习,在选择专业时,存在随波逐流的现象。这意味着学生对所选专业并不感兴趣,且对专业内容甚至就业方向都不甚了解。此种状况下,很难保障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工匠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速度较快,在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教学时,也需要紧跟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步伐,做到对应用技术的及时更新。这便对教师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对专业的关注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根据课本内容,讲好应用基础知识,还需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程,对新技术内容进行渗透。与此同时,课上教学时,还需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并能积极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进程,主动学习新技术,不断强化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技术持续更新的背景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只有使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技术发展。
2.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
职业中学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不仅需要重视人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注重人才专业素养的加强,工匠精神是职业中学人才培养的一种主要精神,其需要从人才精神层面加以教育引导,从而提高专业素养,并对自身专业学习形成更高重视。当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理念认识,但实际教学活动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实际效果与培养力度上还不足,工匠精神与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融合性不高,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也不深人。从实际教学活动中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工匠精神与教学形成较好的衔接,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念认识也浮于表面。
3.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3.1严格把控课上细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机房上课时,要求学生实训前对工位进行检查,设备是否完整,卫生是否合格,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实训结束后,按要求提交作业,正确关闭电脑,整理好工位。通过这些细节的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品质。在《photo shop图像处理》教学中,可以根据影楼客户的要求来设计多个任务,然后把任务分给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理解并消化教学中的知识点,例如:“抠图”这一节内容,涉及的相关知识很多,抠图方法也非常多,单纯给学生讲多种方法,还不如学生在实际任务中去试去练。以客户的要求制定作品的检测标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扮演客户来对作品提要求,还可以请影楼技术人员在线上做出点评,最终打造出一批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带着“工匠精神”去尝试把作品质量做到最好,从中体会任务实现的艰难和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3.2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专注的品质
采用项目式教学可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了解到自我行为的意义。例如:Premiere pro这门课程,以校园贷、身边的感动、校园二三事、校园暴力等多个主题的项目,学生自由组合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也可自行设计。学生自编自演,自己编辑。学生们在这个项目中扮演了摄影师、剪辑师、播音、演员、配音所有的角色,上课地点由室内到室外,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同学一起完成任务,学生所有的心思到投入到这一项目,学生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利用发达的网络,制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收获了成功和喜悦。通过项目式教学,组与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实训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之间形成了互动学习、相互督促的良好氛围。
3.3创建多元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课上教学中在对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应用技术进行讲解后,往往会给出主题任务,让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对于学生作品的有效评价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积极性。因此,为了发挥好评价的作用,在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需要创设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强化学生对作品设计的重视。具体是指,改变量化评价的方式,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网上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提升作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实际评价中可设置3个等级,分别为优秀作品、合格作品和不合格作品,其中的优秀作品可在学校的公共区域进行展示,使被评为优秀作品的学生更具创新积极性,给未被评为优秀作品的学生起到榜样作用。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可使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不仅要具备创新性元素,还需把控好产品设计的细节,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工匠精神。
结语:鉴于工匠精神培养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优秀品质的关键手段,在今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需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首先强化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选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逐步渗透工匠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专注力、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等,这在增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还可服务于学生的终身事业发展,对学生未来就业和未来的生活均会带来有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蒋海燕.“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03):144-145+160.
[2]韩红霞.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探讨[J].电子世界,2019(2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