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DNA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曹文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曹文明 ,. 循环肿瘤DNA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诊断医学,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045.
摘要: 卵巢癌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而上皮性卵巢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研究循环肿瘤DNA与临床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效率,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有效保障。本文将从发病隐匿、复发和转移等方面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特征,从而了解循环肿瘤DNA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一些临床应用和有效手段,如放、化疗敏感性、早期诊断等关键因素。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045
基金资助:科研项目编号:wfwsjk_2019_028。2019潍坊市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计划

目前卵巢癌伴随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出现的更加频繁,而且还未有准确的早期诊断标志。卵巢上皮性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缺乏特异性的腹盆腔症状和敏感标记物,因而卵巢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7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卵巢癌治疗的关键。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CA125和HE4,但现有的肿瘤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够理想。故寻求理想的肿瘤标记物尽早明确诊。接下来将结合循环肿瘤DNA的生物学特性和检测指标进行评价及预后评估,以此来了解相关应用现状,希望能够从中探索出对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与治疗有提升效果的方法、手段。

一、循环肿瘤DNA的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指标

1.1循环肿瘤DNA的生物学特性

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循环肿瘤DNA,是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不断流动的携带一定基因突变特征的(包括突变、缺失、插入、重排、拷贝数异常、甲基化等)来自肿瘤基因组的DNA片段,是癌细胞破裂和死亡后释放入血的遗传物质。在肿瘤形成早期,血液中已经开始有ctDNA了。早在1948年就检测出血浆游离的DNA片段,而几十年后关于肿瘤患者体内的一些血清检测发现,其游离的DNA水平更高,明显高于健康的个体。在肿瘤组织中,细胞代谢是非常旺盛的,而且会释放游离的DNA片段导致周围的血液细胞、血管都成为超负荷的肿块区域。

1.2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指标

检测和分析肿瘤DNA的方法很多,但是在研究结果方面没有太多的实用加之,而且很少有统一的标准。循环肿瘤DNA检测具有微创、实时性、高特异性等优点。循环肿瘤DNA检测可以辅助早期诊断,其一,新一代基因测序对于检测血浆游离DNA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可以用于检测预判指标,获取基础治疗的新研究方向;其二,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可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动态监测肿瘤指标的临床应用,最新研究认为活检的样本结构和取样位置都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注意异质性。

二、循环肿瘤DNA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1循环肿瘤DNA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从发病隐匿、复发和转移等方面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特征,近年来循环生物标志及特性在评估疾病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可以采用蛋白质生物的方式进行标记,能够在很多临床诊断上起到实际效用。在预防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工作中,可以通过西医先进的侦查手段进行预测,提早开启预防和诊治工作,改善病患体内的环境,尽量减少患病导致的后续诊疗效果。

在本课题6例卵巢上皮癌治疗前血浆中的ctDNA,2例发现P53基因突变,2例发现ERCC基因突变,1例发现PI3K基因突变。

2.11卵巢癌患者ctDNA检测样本的获取:卵巢肿瘤患者术前1周、术后3天的血样均于清晨空腹时抽取肘静脉血10ml于EDTA抗凝管中,并在30分钟至 2h 内做以下 2 步处理:
  1)在4℃条件下1800g 离心 10min,离心后将上清(血浆)分装到多个 2.0ml的离心管中。下层血细胞分装到 2ml 冻存管中,即为所需血细胞;
  2)在4℃条件下以 16000g 离心 10min 去除残余细胞,将上清转入新的 2.0ml的离心管中,即得到所需的血浆。而后将样品保存到-80℃冰箱中或干冰中待测定。
    2.12静脉血CA125定量检测:初治、术后卵巢肿瘤患者血样均于清晨空腹时抽取肘静脉血 3ml,CA125肿瘤标志物均采用罗氏 E601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配套试剂皆由罗氏公司提供,检测均由我院检验科检验人员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定。
    2.13 DNA提取及定量<BR&NBSP;>血浆游离 DNA 提取采用 QIAamp Circulating Nucleic Acid Kit( Qiagen, cat. no. 55114) 操作流程进行。

2.14肿瘤热点基因深度靶向测序<BR&NBSP;>肿瘤热点基因ctDNA深度测序检测61个基因398个位点,涵盖了20种常见肿瘤的常见突变位点。筛选突变率较高的基因位点,制作特异性探针,进行数字PCR测序。
 2.15肿瘤组织标本进行sanger测序<BR&NBSP;>收集初治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标本,新鲜组织或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标本,抽提组织中DNA,进行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常见突变位点。

2.2循环肿瘤DNA用于疗效评估

循环肿瘤DNA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具体还反映在传播和治疗评估上,在患者的健康安全稳固中,想要阻断癌症的病变联系,还需要加强疗效评估手段。随着游离的DNA片段在血浆中的浓度越来越高,很多有效药物和治疗手术的康复率都大大下降,往往会在患者体内留下肿瘤的病灶,对原本有效的药物也产生抵抗反映。

此6例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CA125,ctDNA检测,增强CT、MRI,术后3天内行CA125及ctDNA检查。根据手术病理情况,进行分期。对比术前术后检查结果,明确了ctDNA不仅可以提高卵巢上皮癌的诊断率,并可以判断治疗效果。
2.21良性卵巢肿瘤患者术前、术后ctDNA 检测情况存在差异。
2.22恶性卵巢肿瘤患者术前、术后ctDNA 检测存在差异,恶性肿瘤会存在突变情况。
2.23ctDNA水平和肿瘤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呈正比。
2.24 ctDNA含量与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之的相关,分期越晚,越容易发现突变。
2.25ctD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较CA125敏感。

2.3循环肿瘤DNA用于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

保障人体安全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并完善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在治疗手段发生的同时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康复管理,这样可以加强医药治愈的时效性。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是否有效,主要是看临床情况以及联合治疗的病理情况。在临床应用上,患者的恐惧和抵触也是影响预后判断的一大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尝试新的联合治疗方案,稳定患者的情绪,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复发监测,这也是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负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循环肿瘤DNA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应当注意从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对患者治疗过程予以重视,早期检测卵巢癌,改善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方案。为了保证预防诊疗手段的可靠性,采用循环肿瘤DNA的生物特性检测等方式,能够从多个预判因素入手,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具体有效的提升防护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营造出一个更安全、更和谐的医疗救助环境。

参考文献:

[1] 安健. 循环肿瘤细胞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8(05).

[2] 赵枰, 洪煜婧, 陈相.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7(04).

第一作者: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曹文明

第二作者: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徐薇

第三作者: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张奎美

第四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高玉涛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