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殡葬科技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邹晓冬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邹晓冬,. 大数据背景下殡葬科技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J]. 装备技术研究,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280.
摘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我国也要利用大数据等的发展,推动网络强国的实现。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殡葬行业在改革中稳步前进,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通过对实际发展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我国殡葬科技在应用和研发上,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殡葬事业肩负着安慰逝者、传递文明、移风易俗的伟大重任,也正因此,我国民政部门将“殡葬事业和互联网”纳入了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发展中。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我国殡葬科技及其相关产业也迎来了井喷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加强对殡葬科技的应用与发展的研究,推动该事业在我国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殡葬科技;趋势探索
DOI:10.12721/ccn.2023.157280
基金资助:

引言
目前,从我国殡葬产业的现状来看,在整体的发展中,殡葬产业体系没有得到有效的健全,甚至出现了违法乱葬等严重问题,不符合当前发展的需要。殡葬文化在我国有非常悠久和深厚的历史,殡葬事业以及殡葬科技的发展关系到当前全体人民的利益。随着当前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以大数据为首的网络科技的发展,更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网络强国的实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当前我国的殡葬产业进行管理,既要加强对殡葬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同样也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推动殡葬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一、大数据背景下殡葬科技发展的背景原因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殡葬科技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传统殡葬服务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就目前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全国60岁以上老人的数目已经超过了2亿,在这样一个老龄化的大国,每年都有超过一千多万人死去,如何做好殡葬事业,给逝者带来最大的尊重,成为了当前殡葬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而传统的殡葬服务业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已经渐渐落后于时代,必须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不断发展殡葬科技。
2.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当前网络化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已经成为了每个人最基本的获求。就连政府机关都做到了信息的透明,让百姓的办事更加便捷。但是对于当前的殡葬行业来说,就连信息的查询都非常困难,所以传统殡葬事业的发展已经与当前时代发展脱节。
3.价格不透明,影响消费者选择
近些年在媒体的报道中,频繁出现天价骨灰盒、天价墓地的情况,尤其是在当前的殡葬服务中,物品和价格都非常模糊,性价比方面都非常不合适,严重影响了不少消费者的选择。也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就必须要加强对殡葬服务行业的治理,通过大数据,让不同企业的物品价格展现在消费者眼前,帮助消费者更好的选择。
4.基本服务落后,消费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国传统的殡葬行业仍然采取落后的“烧纸、献花”等模式,无法满足当前消费者的要求。其次,殡葬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一个相对低频的消费行为,不少企业都出现了不计后果的逐利行为,导致消费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大数据背景下殡葬科技的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放在了首位。就目前发展来看,我国国内先进的殡葬文化供给严重不足,甚至出现的形式都非常单一和呆板,很少能够出现与人民群众发展相符合的、能够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的新形式的新文化。当前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不少专家都意识到了大数据背景下殡葬科技的实际应用,抓住了有效机遇,利用大数据推动殡葬科技的发展,使两者能够达到有机的平衡[1]
1.电子讣告软件,提高选择需求的针对性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蓬勃发展,电子讣告软件对当前殡葬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能对当前殡葬的消费行为和服务行为进行大数据的直接对比,满足现代人情感的多层次变化,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完善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电子讣告软件也对社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选择性,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需求。也正因此,在当前的新环境下,该软件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而该软件的设计也充分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举一个例子,在设计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有效地将现代的孝道思想融入了软件中,比如说“平等 共享、和谐”等思想,应用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将当前殡葬的最新政策、殡葬产业的法规以及当前的殡葬科技文化产品,利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给消费者,能够有效的加强信息等多方面的互动,不断推动文化的传播。在我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逝者伟大的思想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殡葬科技同样也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对逝者的尊重[2]
2.利用计算机加强对殡葬事业的应用管理
就目前来看,一些地区利用IT技术进行视频传播,通过网络祭扫来开展新的电子任务,其次,一些新型的技术和研制材料也应用到了殡葬产品的制作上。也正因此,殡葬事业和产品的发展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相关的标准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比如说,在当前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对当前我国公墓墓碑以及墓体制作等各方面的分析,能够了解到绝大多数人的喜好,从而有针对性的生产出一些质优价廉的棺材和墓碑,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在殡葬事业的发展过中,要加强对相关服务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利用先进的科技结合大数据的发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能够满足当前殡葬事业发展的需要。
3.利用互联网让殡葬信息更加开放,价格更加透明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殡葬行业的服务也在悄悄升级,这也使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介入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连接环境和载体,从消费者诉求的角度,倒逼整个行业的前进。首先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能够使殡葬信息更加开放。比如说消费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查询不同殡仪馆、公墓等企业服务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对比,选择一家性价比以及综合能力都比较合适的殡仪馆和公墓等。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民众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大数据的搜索,从而了解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从当前的百度指数来看,早在2005年,每天骨灰盒的搜索次数都超过了100次,清明节等一些传统节日,数据更是涨到了4000。从这儿我们也不难看出,传统民众对于殡葬事业的态度也有了一定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殡葬企业通过网络来吸引顾客,吸引消费者。而在这种情况下,殡葬信息的更加开放也推动了价格的透明。同样是利用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对比,能够通过不同企业价格的对比,迅速寻找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产品[3]
4. 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殡葬产业的有效升级发展
大数据服务平台作为第三方的平台,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同时消费者利用平台进行投诉维权,能够有效的保证消费者的权益。而受到大数据网络等的不断鞭策,商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要。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服务中体现的单项模式,通过双向互动的模式,引导服务商提供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品,有效的推动了当前殡葬产业的升级发展。
三、在大数据背景下,殡葬产业发展有成绩有问题
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我国殡葬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取得了许多卓越的成绩。也正因此,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都加强了对殡葬科技的发展。但是在当前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的问题。
1.殡葬产业发展成绩卓越
在当前产业发展过程中,在互联网与高科技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殡葬企业发现到了大数据的优势,对殡葬服务进行了有效的升级。与此同时,民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利用清明节,以网络论坛、热点文章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大数据的调查工作,了解当前群众对于大数据下殡葬产业发展的态度,也推动了文明丧葬和生态丧葬的发展,引导当前百姓以更加文明理性的态度看待殡葬事业的发展。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等其他网络技术的融合发展,搭建了一系列有效的殡葬事业平台,比如说将临终关怀、殡仪服务、陵园安排等等有效的结合起来,让消费者通过一键查询服务,在线进行预约,推动有保障的服务发展。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多个不同陵园的实景建立,为一些消费者追思亲人提供了更加文明的环境。所以通过上述的产业发展看,当前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殡葬产业发展的成绩非常卓越[4]
2.殡葬科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殡葬科技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对当前发展的了解,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殡葬体制内的信息开放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比如说殡仪馆的信息查询活动等等,大部分地区在开放时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壁垒,大数据企业与殡葬行业融合度不高,在技术方面仍然要不断发展,才可以提供更加成熟适用的解决方法。其次,国家平台也在不断加强对大数据、互联网的升级,但是这些探索和扶持却并没有很好的与殡葬产业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当前的殡葬科技发展并没有以一种真正的产业模式融入到当前社会的发展中。
四、结束语
随着当前我国网络技术以及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殡葬产业和各种新型科技相结合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不断做好战略升级,加强行业内部的生态共建,殡葬企业也要加强交流、合作和研究,发展出符合当前我国国家发展政策的殡葬文化产业,从而不断推动我国殡葬事业的发展。政府的相关部门要积极为殡葬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也要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不断改进殡葬行业发展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韩云龙.关于环保殡葬的思考[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1):55-56.
[2]文传浩,周鸿.论风水文化对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的影响——兼论其在当代殡葬改革中的政策导向[J].思想战线,1999,(2):58-64.
[3]李成.推行绿色殡葬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0-31.
[4]余功为,贺曲夫.基于生态环境视角对殡葬行业存在问题的探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6):28-3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