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多指的是机体对自身抗原所发生的免疫反应,并引起了自身组织受到损伤的一种疾病,而该疾病在临床上则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系统、关节系统受累【1】。在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的联合检查下,能够更好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某院的血液样本进行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样本数量为940份,通过不同的检验方式,对比其结果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某院的血液样本进行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样本数量为940份,通过不同的检验方式,对比其结果的准确性。其中,男性436例,女性504例,患者年龄在1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3.5)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与此同时,患者对实验表示支持,能够配合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需要在空腹采集静脉血液,需要设置离心15分钟,转速为3500r/min,此外实施血清分离,并将当日无法检测完的样本放置在4摄氏度的冰箱中进行冷冻储藏。所有的样本均进行三种形式的检测。在抗核抗体检定中选择间接免疫荧光法,并在显微镜下实施观察。如有荧光则为阳性,无荧光则为阴性。随后,在抗核抗体谱检测中则需要对17种抗体进行筛查,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按照相关的操作规定执行,并记录结果。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查结果的分析,对比不同检测方式下的准确率。从检查结果中阳性指标可以包括三种类型,即滴度为1:100;1:320以及<1:100。
1.4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血液样本实施筛查,在数据上也采用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对两组患者的情况做以对比,并能认识到不同方案之前存在的差异性,这对指导日后疾病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本次实验血液样本疾病检出率均使用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检测上看,在940份血液样本中确诊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49份占比为5.2%。从抗核抗体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上看,为75.5%(37/49);而抗核抗体谱得到检出准确率则为87.8%(43/49);最后,则是两种策略的联合检测,其检出率为95.9%(47/49)。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检出结果对比分析(例,%)
3 讨论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由于自身组织、细胞产生了病理性变异应答反应,从而导致自身组织功能受到损伤的一种疾病。与此同时,该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早诊断,对提升患者的治疗以及生存期具有重要协助作用。而ANA则是细胞核成为抗原的抗体总称,并存在于细胞浆、细胞分裂周期、细胞核等不同情况下,其所具有不同的抗核抗体谱【2】。因此,在进行检验的时候对ANA和抗核抗体谱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提升检验的准确率。
据相关学者资料显示【3】,在女性人群中患有这一疾病的人数更多,而其检验出ANA、抗SSA、抗核小体等的阳性率是明显高出男性人群的。也就是说,在临床上自身抗体为阳性的发生率以女性居多。
从本次实验上看,两种检查方式应用是不同的方法,其中免疫荧光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免疫印迹法其在于特异性高。而后者在检验中能够针对多种抗体进行一次性分析,其操作便利,检出率高,更加值得推广使用。联合两种检测方式能够规避检测中的问题,并能够集合特异性和敏感性两种优势,提升整体的准确率。在本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最高,为95.9%,这对于患者实施早治疗具有积极地临床价值【4】。
综上所述,采用联合检测方式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出具有准确性上的保障,能减少漏诊、误诊,更好地为患者的疾病治疗、重大疾病预防准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春江,周玉英,刘艳平,谢瑶,王蕊,刘晓彤.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181-182.
[2]高仕萍,杨文勇,资云菊,谭锐,王丽琼.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02):222-223.
[3]焦鑫,何思春,王利君,魏中华.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价值比较[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24(04):93-95.
[4]R J, Ablin.IgA deficiency and the concurrence of antinuclear, intercellular, and muscle-striation antibodies.[J].Lancet (London, England),1971,2(7719):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