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变动,教师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加强对新教材的深入剖析及研究,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设计非常关键,教师需要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站在学生的视角保证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水平。
一、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历史的教学难度系数相对偏高,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师需要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整合多种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成绩提升以及技能培养最为关键,教师需要尽量避免简单直白的知识灌输,而是围绕认知目标、行为目标、思想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全面加强师生交流及互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及负担,保证学生能够轻松上阵,在教师教学目标指导下规范言行举止,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多种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确保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学生也能够变得更加的主动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知识,提升个人的能动性。
二、全面创新课前导入环节
课前导入直接关乎学生的第一印象,要想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了解不同教育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吸引学生的眼球,整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兴趣,实现整体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的稳步提升。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辛亥革命》时,我提前准备好与之对应的视频资料,搜集辛亥革命的电影片段,吸引学生眼球,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够在动脑思考的过程之中留下深刻印象。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对历史这门学科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主动实现动脑动手动口,全面强化个人的核心地位,按照教师的要求深入分析不同的历史知识点,实现简串联,构建完善的思维框架和体系。
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经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还需要关注自我提升,坚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比如在学习《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我课前查阅、了解苏联解体、德国的统一、科索沃战争、9.11恐怖事件等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大事件,并联系当今中国崛起、中美关系、俄乌战争等热点话题,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历史与现实比对。坚持终身学习常态化,不仅逐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氛围,还让我掌握了最新最前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教学理论,有效地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交流与沟通,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除此以外,我也特别重视与优秀同行保持密切联系和交流,加强对不同教学知识的重难点的分析及研究。通过诸如此类的做法,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提升个人教育素养的同时,也能游刃有余地抓住学生的薄弱之处,选择契合学生主体需要的教学对策,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多种现代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四、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不容忽略,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速度,针对性的调整教育策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非常关键。如在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历史知识储备不同、理解领悟能力不同的情况出发,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分析问题,采取了如下的层次化的教学对策:太平天国运动如何走向失败?失败的时间、标志?结合失败过程,分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从失败的原因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这些问题设计尽量避免了简单直白的理论知识说教,层层设问,层层递进,难度层级提升,适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主动听取学生的回答,扮演聆听者、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由发展,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自觉地说出个人的想法。这一点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及创新有重要的影响。
五、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参与其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寻求外界的帮助,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真正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多种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及提升非常关键,教师需要了解教学目标的实际情况,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坚持天使姐姐、以人为本和对症下药,快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确保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齐头并进,保障每个社会主体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大胆探索、自由发散,说出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及创新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及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多种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及压力,充分凸显高中历史教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工作备受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学科的教学地位产生了明显的变动。教师需要从教学设计出发,了解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真正实现环环相扣。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交流和沟通,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加强对不同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分析及研究,实现教学相长,充分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教学框架和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秀迁. 探究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策略[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3(1):2.
[2] 郭晓敏.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