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教材应融合理论、实践
为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该专业实践教学效率,中高职院校应提升专业教材开发重视度,针对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积极发现并有效解决。如在专业实验教材内容编写过程中,应尽可能增加实践内容,同时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配好两者的比例。还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在编写前应调查并了解各行业和各企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教材内容的编写,能够使教材内容为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奠定基础。
二、积极搭建“互联网+”线上教学平台的方式
中高职机械专业教师要立足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平台,例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软件,大胆尝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利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线上学习中。第一,教师可以根据《机械制图》和《机械自动化》等课程特点来录制微课,制作线上互动问题、线上测试题,提前把这些资料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合理运用自己时间来预习,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新课教学内容[1]。例如教师可以录制机械CAD软件操作流程,介绍每一个模块的功能,为学生演示螺母、轴承等绘图过程,方便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第二,教师在线上教学中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数控机床基本代码有哪些,工业机器人分为几个部分,自行化技术在机械制作中有哪些运用等,把课内外知识点衔接起来,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视野,让他们掌握机械制作领域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第三,教师可以进行线上测试,围绕机械绘图、识图、加工和工业机器人等设计测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线上教学平台可以自动阅卷,并快速汇总出学生分数和每道题目正确率,自动生成线上测试数据报告。学生可以在线查阅自己的答题成绩,参照系统给出的答案解析来修正自己的线上试卷,针对没有解决的疑问给教师留言或和同学进行线上讨论。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各职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定期举行机械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电子大赛等。不只是学校,各个省市包括国家都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平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竞赛中体现出创新能力。在竞赛中,毕竟有规定的时间,所以学生的考虑难免不全面,有一些遗漏,或许更好的创新点没有考虑到。所以,各职校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的操作中,多多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的创新技能因素的存在,就可以将这些学生集合到一起,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充分挖掘并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可以及时发现这些人才的存在,这将不只对学生个人有益,对学校乃至对国家都是幸运的。学生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未来是否会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这和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教育得当,就能发挥学生的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理工科的学习创造,在机械制造这一专业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奠定基础。创新技能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四、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耐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愿意参与,才能学好做好,因此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客观来说,机械专业教学内容确实相对于初学者来说较为困难,尤其是对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或者过去对机械并不感兴趣的同学更加难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开导、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动手参与,特别是对于机械极为感兴趣的同学,更要多花精力重点培养,只要学生能够取得成绩,就要适当地加以表扬,由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2]。当然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差异较大,对于一些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遇到困难问题时,教师要从旁积极加以劝导或者亲身示范,从而培养学生的耐心,对于一些领悟力比较强或者学习能力比较突出的,则应该为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有所突破,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满堂灌”为主,而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所起到的效果越来越差,尤其是在当今视听媒体的时代,学生更愿意接受比较直观而有兴趣的内容,而且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课本讲授是学生接受知识度最低的一种方法,图片,视频,音频等都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果,而如果能做到亲自示范讲解则学习效果几乎可以做到终身不忘,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视频、音频以及多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并在上课之前积极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例如提前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者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际应用的小案例等等,把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不断更新教材,使所教授内容与企业行业保持一致。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于教材,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教材是不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尤其是现在国内很多行业正在进行工业转型,对机械的要求也正在从传统的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动态,比如有的职业院校与优秀企业联合共同开发和编写新的教材,并做到每年不断更新,就可以一直保持教材与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价值。
五、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中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创新教学方法,完成教材合理编写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实验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就业市场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要求质量提高,中高职院校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科发展情况、社会需求,扎实实践教学模式,进而为社会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俊,孙树礼,吴央芳.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48(2):5.
[2] 石怀荣,陈应航.培养目标为应用机械工程师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基于蚌埠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8(2):74-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