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组织活检在慢性乙肝诊断及干预时机选择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李国岗 李仁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国岗 李仁让 ,. 肝组织活检在慢性乙肝诊断及干预时机选择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诊断医学,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053.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组织活检在确定慢性乙肝(CHB)肝脏病变程度及干预时机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B超引导下,采用1秒钟快速肝穿活检技术,通过肝穿针获取少许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在符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的CHB住院患者中,对进行肝组织活检术的患者(治疗组)与同期未进行肝组织活检的部分患者(对照组)进行平均住院日、平均花费、临床转归等的比较。结果 根据肝组织活检分级分期标准,轻度慢性乙型肝炎(G1-2S0-2)120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G2-3S1-3)71例。治疗组住院平均天数为26天,人次均住院费用7097.69元,而对照组住院平均天数为34天,人次均住院费用13694.69元,结论 肝组织活检可有效确定肝组织病变的程度;可早期发现静止期肝硬化;有利于抗病毒时机的选择,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并准确分析病情判断预后,提高治疗后续的好转率。
关键词: 肝组织活检;慢性乙型肝炎;干预时机
DOI:10.12721/ccn.2022.157053
基金资助: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规范本病的诊治标准,2008年美国肝病防治( AASLD)、 2009年欧洲指南( EASL)及亚洲指南( APAL) 均提出肝组织活检的临床价值。我国2010年最新肝病防治指南也将此检查作为 肝病诊治及评价的金标准。在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干预时机的选择中,肝组织活检尤为重要。为了尽快和国内外肝病诊治专业学术水平接轨,本院对265例肝病患者做了肝组织活检,现将资料完整的191例CHB患者(治疗组),并与同期收住院未进行肝穿刺活检的191例CHB患者(对照组)进行住院天数、住院花费等的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从2008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住院患者中,符合我院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并且行肝组织活检的1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作为治疗组,其中男125例,女66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6.5岁。同时在同期符合我院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但未进行肝组织活检的CHB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91名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包括男性143例,女性49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7.8 岁。所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全部符合2005年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和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

1.2肝组织活检术操作方法

采用麦迪逊SA.6000C彩超仪,选用凸振探头、侧方位进针外固定式穿刺架,巴德活检枪,穿刺针选用16G 20cm长一次性巴德活检针,射程22mm。患者左侧卧位,超声预先定位,确定穿刺途径,选择好进针点。局部皮肤消毒、局麻。当屏幕上目标显示最清晰时,固定探头角度,嘱患者屏气后将穿刺针刺入,同时在荧光屏上监视穿刺针,针尖进入肝包膜下1.5~2cm处取组织,迅速退针,腹带加压止血。按要求取材肝组织长度在1.5cm以上,之后用10%甲醛固定,经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按常规操作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由病理专科医生用显微镜盲法阅片后发病理报告。

1.3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按符合2005年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和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病理诊断按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及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2】。肝组织炎症分级(G)分为G0、G1、G2、G3和G4级共5级;肝纤维化分期(S)分为S0、S1、S2、S3和S4共5期;慢性肝炎(轻度)为G1-2S0-2,慢性肝炎(中度)为G2-3S1-3,慢性肝炎(重度)为G4S2-4;肝炎肝硬化为G1-4S4。(见表1)

表1  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6.png

1.4肝穿刺前必要的辅助检查

化验血常规(PLT>100×109/L),凝血系列(PTA>80%),抗-HCV(-),抗-HIV(-),心电图检查排除心律失常,彩超排除肝脏占位性病变。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理解此操作对诊断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从而更好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结果

2.1病理诊断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比较

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见表2。

表2 191例CHB患者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7.png

2.2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治疗好转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予保肝等一般治疗,同时,治疗组完善相关检查后即进行肝脏穿刺术,依据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选择抗病毒治疗与否;而对照组依据临床经验、生化及超声等指标选择抗病毒治疗与否。治疗组的住院天数平均为26天,人次均费用7097.69元,而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平均为34天,人次均费用13694.69元,两组患者的治疗好转率均为98.6%。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人次均费用、好转率

8.png

3.讨论

慢性HBV感染在临床极为常见,可导致许多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尽管目前血清生化指标、病毒载量检测及影像学有很大进展【3】,但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程度的分度还不够准确【4】,对于CHB患者,如何更有效确定肝组织病变程度,更早期发现静止期肝硬化,尤其是干预时机选择中何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病情控制及治疗结局有很大的影响,治疗周期的长短也会对患者的治疗花费产生影响。这就需要肝组织活检技术的支持。

2008年美国肝病防治指南(AASLD)、2009年欧美指南(EASL)及亚太指南(APASL)均提出肝组织活检的临床价值。我国2010及2015年最新肝病防治指南亦将此检查作为CHB诊断的金标准。本资料表明,对191例CHB患者行1秒钟快速肝穿活检后通过对其病理组织学分析,根据肝组织活检分级、分期标准表明肝活检组织的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从表2可以看出,肝组织炎症G1者其肝纤维化S1-2者高达91例(91/98),占92.9%;肝组织炎症G2者肝纤维化S2-3者为64例(64/74),占86.5%;肝组织炎症G3者其肝纤维化S2-4者为19例。这对我们临床干预肝纤维化进展为早期肝硬化合理选择药物有一定指导作用,并有效提高了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 A级)的确诊率。

从表3看出,通过肝组织活检后,在病变确诊、病情预后判断和干预时机选择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也较对照组减少;次均费用亦有所降低。尽管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临床好转率没有差别,但通过后期随访,治疗组患者出现病情反复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CHB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症情况下,适时行肝组织活检,对其有效确定肝组织炎症程度,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从而使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治疗好转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成军.《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诊断[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4):198-200.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李兰娟,传染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3-44.

[4]李小玲,罗小克,李照昕等.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病理学分析.实用肝病杂志,2011,4(14):112-1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