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的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陈林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林林,. 基于数据分析的高中英语教学探究[J]. 数据与科学,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7105.
摘要:
与兄弟学校相比,我校学生英语成绩在高考前一直处于劣势,尤其是高一时,差距最大。基于高一年级两次期中测试的数据,本文深入分析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寻找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积极探索有效开展英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索多渠道词汇教学法,重组并形成学生自己的语料库;创建多元英语学习环境,构建学生语篇意识和文化意识;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着实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关键词: 大数据语料库语篇意识思维品质
DOI:10.12721/ccn.2023.157105
基金资助:

一、引言

在高一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与同级别兄弟学校相比,我校高一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落后于他们。在大数据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契机下,基于两次期中测试的数据分析结果,结合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从三方面阐述大数据分析对我校高一英语教学的助力作用:探索多渠道词汇教学法,重组并形成学生自己的语料库;创建多元英语学习环境,构建学生语篇意识和文化意识;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着实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二、数据分析和原因分析

虽然经过大半年的不断努力,到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时我校与兄弟学校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差距仍然存在。以两次期中测试为依据,笔者将我校与兄弟学校的多组数据进行了对比,形成了以下4个表格。(表格中所有数据均不包括我校光启书院同年级班级)

表一: 2022级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三校小题分与总分对比    1.png表二: 2022级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三校小题分与总分对比2.png

对比表一和表二,笔者将我校与兄弟学校的多组数据进行详细对比后得出以下结论:

(1)尽管我校学生的客观题(包括听力和完形填空)与主观题(包括语法填空、句子翻译和应用文)均不断进步,但是各小题分和总分仍旧落后于兄弟学校;不过,总分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我校与兄弟学校1的总分分差为3.77分,与兄弟学校2的总分分差为5.03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我校与兄弟学校1的总分分差为3.50分,与兄弟学校2的总分分差为4.26分,差距分别缩小了0.27分和0.77分。

(2)客观题部分的阅读理解中,我校平均分明显低于兄弟学校。经过小题分得分对比后,笔者发现我校学生在推理判断题和主旨大意题这两方面得分率明显低于兄弟学校(如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第27和28题)。其中第27题,我校平均分1.53分,与兄弟学校1的总分分差为0.40分,与兄弟学校2的总分分差为0.33分;第28题,我校平均分1.06分,与兄弟学校1的总分分差为0.37分,与兄弟学校2的总分分差为0.28分。

27.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A. Life with music is beautiful.

B. Music can inspire creativity.

C. Music helps strengthen family bonds.

D. Music helps us keep up with the times.

28. What is paragraph 2 mainly about?

A. The history of snack exchanges.

B. Why people love to exchange snacks.

C. How users exchange snacks on Snack Exchange.

D. The influence the pandemic has on snack exchanges.

(3)主观题部分的语法填空,学生在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和从句引导词方面得分率低于兄弟学校(如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第58、59、60和64题);主观题部分的句子翻译差距也偏大。这些差距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学生的思维品质没跟上。学生习惯用中文思考,欠缺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导致的得分率明显偏低。

These released sturgeon, which 58        (raise) through artificial breeding (人工养殖), are generally 15 months old, 59        (measure) between 50 cm to 80 cm. Each of these sturgeon is equipped with a harmless transponder (应答器) to track their whereabouts. (58题考查谓语动词,解题时学生需要考虑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人称等信息;59题考查非谓语动词,解题时学生需要考虑非谓语动词主被动等信息)

Nicknamed “aquatic (水栖的) pandas”, Chinese sturgeon 60 (exist) for more than 140 million years.(60题考查谓语动词,学生解题时需要考虑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人称等信息。)

For example, a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64 was conducted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in 2022,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Yangtze         porpoises (江豚) had passed 1,200, up 23.42 percent from five years ago.(64题考查从句引导词,解题时学生需要熟悉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这样才能判断出此处缺少的是定语从句的引导词,然后根据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则得知此处填写的是which。)

在与学生的面谈和面批中,笔者了解到,在应试过程中学生在客观题部分用时较多,主观题部分时间不充裕,从而导致字迹不漂亮和卷面不整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主观题部分的得分。

表三:2022级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三校高分段对比3.png表四:2022级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三校高分段对比4.png对比图三和图四,笔者得出结论: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校英语尖子生人数流失严重;前1000名左右的人数略微下降。

(1)高分段具体情况如下:在≥140分数段,我校在人数上下降了2人,在三校占比由原来的13.79%下降到了9.52%;在≥135分数段,我校在人数上下降了9人,在三校占比由原来的13.79%下降到了9.09%;由此可知,只要教法和学法得当,我校在尖子生这一块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在三校前1000名左右,也有略微下降。(统计到前1000名是因为三所兄弟学校每年高考特控线人生总和在1000人左右。)

基于以上数据和分析,结合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我校学生英语进步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有限的词汇量减弱了学习英语的热情

新课标要求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汇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词汇准确理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然而现阶段我校高一学生的现状是语音知识不过关,导致他们拓展词汇量的难度增加。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忽略同根词和构词法等规则,孤立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联系,简单机械地背单词,不仅效果差,而且减弱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热情。

2. 英语思维的欠缺制约着英语学习的突破

英语和中文是两门不同的语言,不能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去应对学习。受母语影响最大的是英语中句子结构和句子基本成分这两块,但是这两块不会作为独立的题型去考查学生,所以长久以来老师和学生都主动忽视了这方面的学习与积累。而在实际考查中,这两方面的知识却体现在各个题型中。如在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中,不会分析句子成分就会影响学生对长难句的分析语理解,并且有可能直接影响对文本的理解。而在语法填空和应用文中,这种影响表现地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得分。如句1:He had a thick moustache and long hair, which sometimes stood on end as though he had received a electric shock. 句2:He had a thick moustache and long hair, and it sometimes stood on end as though he had received a electric shock. 以上两句中,句1是定语从句,which既充当从句引导词,在主从复合句中起连接作用,又在从句中作主语;而句2则是and 连接的两个并列句,句中it是后面句子的主语,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long hair。在高中阶段,一般情况下是考查定语从句的引导词which,而很多学生会填入it。这与其说是英语基础知识欠缺,倒不如说是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另外,语篇的篇章结构意识也影响着学生的应试表现,一般集中表现在阅读理解的C篇和D篇。

3. 聚焦的矛盾冲突减少了学生对英语的投入

投入与回报的矛盾冲突是所有冲突的源头。英语是一门语言,然而学生锻炼和使用英语语言的机会非常少。平时他们只是把它当作一门功课在学习,但是这门功课又具有语言的特征,学生的投入的时间与付出的精力不一定马上得到回报,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收效甚微,因此英语学科的获得感较低,这就导致了学生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日渐显现。现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内容含量非常大,以三本必修书本为例,每个模块的书本内容包含两篇听力、两篇阅读文章、一个语法知识学习、一份学习过程性评价、和一个视频学习,还有Workbook上各种练习。同时,英语学科的学科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多个主题语境,教师需要补充大量的背景知识。面对这么多的内容和有限的教学时间,老师们也有点迷茫:那些内容可以选择性删除?哪些内容需要拓展补充?哪些内容可以重组合并?然而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时间少之又少,在数理化的冲击下,学生留给英语的往往是零碎的边角料时间。

三、笔者采取的教学措施

1. 基于主题语境,探索多渠道的词汇教学法

英语词汇教学应是基于主题语境设计英语词汇教学活动。导入单元主题,激活已有主题词汇;依托语篇主题语境,学习新的主题词汇;单元词汇综合应用,内化主题词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如:熟悉的话题、有趣的文本、丰富的语篇等等。重组教材话题,形成不同话题的语料库。

2. 创建多元英语学习环境,构建学生语篇意识好和文化意识

除了课堂和教材所包括的语篇外,教师还应注意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听读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练习听力和开展阅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体验更丰富的语篇文体,如:对话、小说、传记、新闻报道和报刊文章、网络媒体的代表性文章等语篇类型,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构建语篇意识,通过阅读发展阅读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书虫》、《黑布林》、《牛津英语》等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找到文化意识培养的突破口。文化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知识只是基础,不会自动形成意识,意识的形成是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文安强,2021)。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依托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语篇和课外阅读语篇,借助一些思维手段帮助学生从文化知识转化到文化意识。学生在文化意识的养成过程中,其思维品质也同步得到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也有效促成学生在文化方面学习能力的发展(徐雁光,2022)。

3. 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着实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思维品质的提升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在英语教学中找到英语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培养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充分挖掘文本信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笔者通过创设相关的语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密切的关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的深入探究,具化思维深化理解。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的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

四、笔者的建议

1. 学校应该考虑引入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多模态手段,拓宽了学习平台和空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郭颖,2023)。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外语教育技术运用的必然趋势,是新时代外语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创新路径和时代诉求(王娜、张敬源,2018,转引自郭颖,2023)。据了解,科大讯飞和一些网站合作,开发了针对高考英语写作的批改和训练,不仅有批改的痕迹,还有修改的建议,在大数据背景下,所提供的修改建议在老师的审阅挑选下会更能提高学生应试作文的分数。

2. 学校应该科学安排统筹规划三个年级的英语教学,树立“三年一盘棋”的思想

不同年级的英语备课组应该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同时不同年级又各有侧重。如:高一侧重初高中衔接,英语基础知识储备,扩大词汇量与阅读量;高二侧重写作微技能训练,注重语言素材积累,训练思维深度与广度;高三侧重复习备考,查漏补缺,通过不断刷题提高学生的分数。同时备课组内也应加强分工与合作,减少简单机械的重复工作,减轻备课压力。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3.学校应提供更多的符合教师需求的学习与培训的机会

英语老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的学科素养;认真学习与研读课标与历年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命题方向。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热爱学习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感染更多的学生。

五、结语

我校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更精准有效,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数据背后的深层原因,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只有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同发力,才有可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安强. 2021. 从获得文化知识到发展文化意识:问题与改进路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7-23.

徐雁光.2022.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技能培养文化意识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21-26.

郭颖.2023.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在中学英语单元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15-20.

王娜、张敬源.2018.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之反思--基于技术融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5);3-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