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造成患者发病的的原因主要和患者的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蛋白尿以及水肿等症状[1]。该疾病易反复、治愈难,有相关研究显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缓和的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循征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施循征护理的观察组(35例)和实施常规护理的常规组(3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7例和18例,患者年龄在39~71岁之间,患者年龄均值为(66.14±9.6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9例和16例,患者年龄在40~71岁之间,患者年龄均值为(65.87±9.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和有恶心肿瘤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数据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展开。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询证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所有小组成员均接受关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的专业培训,提高疾病基础知识和护理技术;(2)询证支持。总结出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来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断改进护理方法;(3)护理方案实践。①基础护理。叮嘱患者穿着舒适宽松的衣物,在患者四肢和臀部放置软垫或枕头,对于面部有水肿的患者,需将患者头部抬高;定时清洁患者口腔。②饮食护理。患者饮食要清淡,进半流质或者软食,禁止食用过硬、生冷、辛辣刺激等食物,多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③感染预防。患者在发生感染时会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还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感染预防护理,做好病房消毒,控制病房人员出入。④心理护理。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主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心态不好的患者要做好心理疏导,和患者家属共同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起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关系四个维度,分值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其中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0分表示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对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²)的分析都是利用均通过SPSS22.0 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x̄±s)表示为计量资料、(n,%)表示为计数资料,当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关系四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四项评分(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3%(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肾病综合征作为临床常见的肾内科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治愈难等特点,该疾病在复发后治疗难度相比较于之前会大幅度增加,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不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会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循征医学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循征问题,查找循征支持等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运用[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减少了护理的盲目性和重复性,通过查找相关参考文献来进行问题解决,为护理提供了科学支持,在使护理更加全面科学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在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全面、护理质量更高的护理后,有效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使临床护理更加科学全面和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惠玲, 陈柳珍, 郑谢珠. 循证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评价[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 010(001):P.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