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通用职业素养课程作为院校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由交往合作、就业实训、创新创业以及理解表达等多个模块构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态度的提升,为未来就业与创业等提供意识、技能、知识以及能力支持[1]。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通用职业素养课程落实价值稳步提升。但是,现阶段,通用职业素养课程实施仍处于优化改进阶段,部分教师对通用职业素养课程的实施思路尚不清晰,致使通用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价值与有效性有待提升[2]。由此,探索通用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实施思路尤为必要。
一、明确课程目标,把握教学重点
课程目标确定与教学重点把握属于通用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准备的核心环节,是通用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实施策略要点为:
一是课程目标。通用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以职业素养课程学习与实践为原点,在保障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推动学生岗位适应力、创新创业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以及问题独立解决能力等职业素养提升,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工匠素养的专业人才[3];
二是课程重点。在实施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时,教师需以“三心”为出发点,将专业学生作为课程活动中心,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核心,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作为课程重点,为专业学生个体发展与创新就业夯实基础。简言之,通用职业素养课程的重点为职业素养培养(创新创业、自我管理以及沟通交际等)[4]。
二、创新教学方法,多元课程活动
教学方法选择与课程活动组织是通用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是通用职业素养课程重点突出与目标实现的主要路径。实施策略要点如下述。
(一)教学方法选定,梳理教学过程
以通用职业素养课程的目标与重点为导向,结合通用职业素养课程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可以情境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以及随机进入教学法等为参考点,选定多元教学方法。现阶段,常用教学方法包括情境创设、翻转课堂、实践活动、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教学等。在实践阶段,教师还需以教学方法为原点,重组教学流程,核心流程为:
一是课程主题确定。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需以课程整体目标与重点为依据,结合课程节奏、学生学情等信息,确定单元课程主题,如“职场交际注意要点”“创新创业方法”“职业规划”等;
二是任务索引环节。在主题确定后,教师需以主题承载的知识、技能等为依据,设定多元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活动中挖掘知识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与理解新知,实现认知、态度以及方法的构建[5];
三是总结评价环节。在任务完成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对任务活动中包含的知识或技能信息进行总结,增强学生对任务活动中承载的知识、内涵的理解。同时,落实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点评活动,让学生从多视角了解自身职业素养成长情况,教师亦可获知学生课程学习效果。
(二)多元活动组织,推动目标实现
多元活动是通用职业素养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一般而言,“多元活动”以“实践”为核心,以学生能力成长规律为导向,主要包括生根阶段活动、发芽阶段活动以及结果阶段活动,具体表现为:
一是“生根”阶段活动。该阶段活动以“社团活动”为核心,包括“自我管理”“团队合作”“沟通交际”“问题解决”“创新创业”“环境适应”以及“信息处理”等实践社团,社长为任课教师,学生则为社员。在活动阶段,教师需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自主选定五个及以上实践社团。同时,社团活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如“沟通交际”—职场谈判、职场信息传递等。“创新创业”—创业流程梳理、证件办理方法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校企合作”为渠道,邀请企业领导或骨干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评价与指导,让专业学生深度了解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实现人才与企业的有效对接[6]。
二是“发芽”阶段活动。该阶段活动以“课堂实践活动”为核心,以“社团”为基本单位的“职业实践活动”,属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平台。同时,该活动对学生合作沟通能力、职业技能等多方面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如,“创新创业方法”主题下,可组织“电商经营”课堂实践活动,实践任务板块包括“活动规划设计”“客户沟通交流”“宣传传单派送”“产品选择与售卖”“创业总结与心得”等,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到多个任务板块的方式,推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7-9]。
三是“结果”阶段活动。该阶段活动以“校内竞赛活动”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实现无形职业素养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推动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运用能力的提升[10]。如,教师可组织“商场竞技”竞赛活动,由“社团”成员自主选择创业成员与创业项目,商讨创业过程的分工、潜在问题以及创业计划等,渲染争先创优的比赛氛围,推动学生就业能力、竞技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岗位适应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等,解读课程重点为创新创业、自我管理以及沟通交际等。此后,教师需以课程重点与目标为导向,结合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实践性等特点,筛选教学方法,并梳理教学流程,实现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高效传递。同时,以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为依照,组织“发芽”阶段活动、“结果”阶段活动以及“生根”阶段活动,推动学生职业素质递进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小伟. 技能与素养融合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 职业,2023(3):50-53.
[2] 杨小平,管武鲜. 通用职业素质课程"M-OPEN"施教模式探究[J]. 职业,2022(22):82-84.
[3] 林佳. 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J]. 山西青年,2022(16):37-39.
[4] 程赛杰,孙志强,龙苏兰.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4):173-175.
[5] 常小芳. 试论后疫情时代将综合素质培养融入高职生职业生涯课程[J]. 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22(2):17-22.
[6] 高丽华. 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匹配就业岗位素质结构研究[J]. 河北职业教育,2022,6(4):94-101.
[7] 康樱子.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J]. 优格,2023(10):130-132.
[8] 潘霞.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职业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頣[J]. 成才之路,2023(10):5-8.
[9] 陈丽芳.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 名汇,2022(18):61-63.
[10] 关宏茹.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 中文信息,2023(1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