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孙佳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佳曌,. 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 中国土木工程,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022.
摘要:
受经济、社会、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其中土木工程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均发生较大转变。对于土木工程来说,桩基础是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已成为土木工程领域、技术人员最关心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对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原则进行简要阐述。其次,本文对土木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桩基础技术进行简要介绍。最后,本文对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期以为建筑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土木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
DOI:10.12721/ccn.2023.157022
基金资助:

前言:一项土木工程设计多项不同施工技术。根据土木工程实际施工情况,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桩基础施工技术具有资源消耗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稳定性强等诸多优点。因此,该技术也逐步成为应用最普遍的技术之一。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静压桩、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等均会提高建筑结构承载力与稳定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性,避免各类安全事故问题。实际施工中,技术人员应根据桩基础施工原则合理开展施工,以保护土木工程施工安全与稳定。

一、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原则

第一,需满足具体荷载量。建筑荷载量包括静荷载、动荷载,桩基础施工需满足土木工程中建筑物的具体荷载量。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物上层荷载情况作为荷载量计算依据,详细计算后,桩基础施工需满足荷载量。第二,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地质情况、周边环境等都是桩基础施工综合考虑的因素。实际施工前,工作人员需做好勘察工作,以实地考察与分析结果为依据科学实施桩基础施工。

二、土木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桩基础技术

(一)人工挖孔桩

土木工程施工中,人工挖孔桩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技术之一。由于该项技术成本低、污染小、周期短、技术难度不高、操作简便被广泛应用。除此之外,人工挖孔桩最大优势是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强。需要注意的,人工挖孔桩不能应用于地下水位在20m或高于20m的区域。

(二)静压桩

静压桩是桩基础技术的一种,其工作原理与锤击截然相反,主要用静力压桩机压柱。由于静压桩是以分段形式压入,在完全压入后进行测量与定位,在此基础上把桩基打入孔中。因此,静压桩成本较高。在土木工程中,应用静压桩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还能降低资源消耗。因此,建筑标准为绿色建筑的工程中应用较多。

(三)钻孔灌注桩

泥浆护壁施工法、全套管施工法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钻孔灌注桩具有噪音小、震感弱、使用范围广等优点。然而,该方法消耗人力、时间和资源较多,对周边环境有较大影响,部分工程会根据实际情况下选择使用。

三、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一)成孔施工

在测量放线环节,技术人员需审核孔位测量定位情况,做好放样、标记工作,以保障后续检测项目工作质量。在埋设护筒环节,技术人员可将钢板作为主要材料制作护筒,确保护筒的厚度在0.4-0.8cm之间。在该环节,技术人员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吊垂直径控制工作,并在护筒顶层设置1-2个溢浆口,随后,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实际施工中,技术人员好还需做好护筒四周的填充工作和分层填筑工作,进一步提升稳定性。

挖孔时,技术人员须使用低垂密击的方式展开作业。如该土木工程中钢绳存在放松情况,技术人员需根据少放勤放原则做好该项工作。技术人员还需控制冲程,做好泥浆补给工作,以确保浆液处于稳定状态。冲孔时,技术人员应做好控制工作减少空锤。使用桩锤作业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桩锤出现偏心过大的现象。作业期间,技术人员需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开展检查,及时发现隐藏的安全隐患及损坏问题,最大限度避免桩孔倾斜。进孔工作可与捞渣工作同时展开。通常情况下,进孔在1米左右时,捞渣工作正式开始,可根据捞渣取样形式正确判断持力层状态。在冲孔入岩完成后,技术人员需在每2米的位置做好取样工作,该项工作为后续终孔验证提供依据。

(二)制作与安装钢筋笼

制作钢筋笼时,技术人员需对原材料进行检查,以确保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针对原材料中损坏情况,立即采取应急元,保障原材料能满足土木工程需求,确保该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焊接钢筋笼时,焊接工序是重点,技术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与具体要求反复复核钢筋笼的型号、大小等,多方面把控钢筋笼制作情况,保障钢筋笼质量。实际施工中,桩孔中放置钢筋笼会增加技术人员施工难度,钢筋笼会出现厚度不均的问题。因此在制作环节需预留孔位,在下方时将钢筋穿过孔位,并在主筋之间做很好焊接共工作。

(三)混凝土施工

灌注混凝土前,技术人员应多次检测沉渣厚度,确保沉渣符合规定。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控制分层灌注高度在5-6m,并保障灌注全过程的连续性。由于各个土木工程施工特点、周边环境等均有所不同。因此,技术人员应全面分析各项施工工艺,选择最优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浇筑前,技术人员需对吊机、搅拌装置、输送泵、清孔设备等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监理人员可在检查全过程中开展旁站检查工作,确认检查合格后,进行签字确认。清孔时,技术人员需为悬浮和沉淀钻渣预留时间,使其能充分沉淀。清孔结束后,桩底沉淀厚度需符合工程要求。除此之外,技术人员应全面清洗料斗,并安装料斗。灌注前需保证料斗湿润,监理人员检查后可正式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技术人员可适应插入式振捣棒以提升混凝固密实度。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需做好混凝土厚度控制工作,可控制插入深度为0.2m。随后,依据混凝土气泡数量、下沉情况判断是否结束振捣。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需保持振捣持续性,不得随意停止施工,确保混凝土初凝内停工。

结论: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桩基础技术不仅进一步提高施工效果,还能强化施工质量。在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桩基础技术是关键技术,也是基础环节,桩基础技术施工质量与土木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息息相关。作为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经验,强化对桩基础施工的重视程度,做好原材料检查、实地勘察等各项工作,减少或避免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监理人员也应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标准,施工过程符合规定。此外,技术人员应掌握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不断强化施工质效。

参考文献:

[1]李国宸,高峰. 桩基础施工类型及其施工工艺探讨[J]. 城市建筑,2021,18(30):174-176.

[2]刘阳. 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J]. 砖瓦,2020,(10):143+145.

[3]王静.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7):172-173.

[4]黄江海. 解析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 居舍,2020,(06):37.

[5]陈国栋.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思考[J]. 科技与创新,2022,(07):108-110+117.

作者简介:孙佳曌(1995-),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施工技术,单位:大连桢唯建设有限公司。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