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电站中,电力系统对电能传送和分配起到了重要意义,加强变电站电力设备运行监测和维护工作,能够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随着我国变电站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加,电力设备运行安全和稳定显得非常重要。为了给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环境,需要对电力设备日常运行情况进行监管,通过实施监测,加强运行维护,让电力设备运行满足国家要求,从根源上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1.变电站电力设备运行监测要求
1.1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原理
在变电站电力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有故障发生之前,通常情况下都会有一定征兆出现,在设备故障出现之前通过综合分析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等相关信息内容,依据其实际变化情况,可对设备安全性及故障发生概率进行初步判断。对于在线监测技术而言,其主要内容就是监测及判断电力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在维护人员实行判断过程中,可对设备故障出现可能性大体进行预测,并且能够对设备寿命长短进行预测,从而可保证在设备故障出现之前实行维护,可有效防止设备出现突然停止运转情况,也就能够使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得以有效提升。在线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表现出一定优势,这主要是由于其所针对的为当前系统,通常情况下其通过两种方式使数据共享得以实现,其中一种为全开放式联机方式,对于这种联机方式而言,其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在线系统将所需相关数据直接获取,在在线监测系统中,用户可在系统中登录,在用户登录账户监测系统之后可对用户开放,其开放方式主要包括两个级别,分别为只读与系统维护。另外一种为区域在线数据中心联机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可实现对外联机,不但能够在省电力公司中设置监测数据中心,并且能够在地区电力公司中设置,同时也能够使监测系统实现联网,可得到专家技术支持,从而使区域监测技术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1.2明确注意要点
在线监测过程中,一般适合应用在变电站自动化控制中,但是给变电站设备技术改造升级增添难度,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必将会给变电站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威胁相关人员生命安全。如果采取事后维修方式,容易让事故处理存在滞后性,并且这种维修方式在操作上比较繁琐,影响故障处理效果。所以,通过对维修技术转型升级,定期进行设备监测和维护,能够缩短设备维修周期,部件无需频繁拆卸,维修时间大大缩减,降低意外事故出现,提升电力设备运行效率,促进变电站更好发展。在采取在线监测技术过程中,应该明确注意要点,对电力设备故障及时检修,结合变电站设备运行状况,特别是部分隐蔽性故障,通过在线监测,可以达到监控效果。简化电力设备检修流程,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资源投放,提升工作质量,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1.3高压断路器的监测
变电站对高压断路器运行状态的监测,主要是以常年积累的故障产生的统计数据进行确定,根据总结分析,在高压断路器故障中,绝大多数的问题包括控制回路在内的机械故障,而绝缘故障、发热故障、灭弧等设备故障则不常发生,因此,对于高压断路器的主要监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对断路器的触头特性进行监测,对断路器的行程、过行程以及运动速度进行在线监测;监测断路器分闸线圈、合闸线圈的控制回路能否良好运行;其电流、电压以及线圈是否保持连续性以及完整性,能否对断路器的运行性能进行间接反映;对合闸弹簧的压缩情况进行监测;对断路器内部机构的缓冲性能、运行零件是否脱落、是否存在卡滞现象、其机构运动时有否碰撞等进行监测。
2.变电站电力设备运行的日常维护
2.1对电力设备缺陷的日常维护
在发现设备存在缺陷或者发生故障问题的第一时间,维护人员应对相应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发展走向等展开深入的调查分析,同时,将故障或者缺陷的情况整理成报告提交给上级领导部门,明确设备故障或者缺陷的种类。如果难以在短时间内针对设备开展有效的故障(缺陷)判断操作,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和维护人员一同开展相应的判断(鉴定)操作,最终明确设备具体问题。倘若设备出现一类或者二类故障(缺陷),相应维护人员需要重视针对其发展走向等开展有效、认真的监测操作,并针对出现概率较大的故障、事故等开展预估操作,同时实施好相应的维护准备操作;如果设备出现的为三类故障(缺陷),那么应在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运行停止操作,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加以调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相应问题。倘若难以通过一次性的维修操作消除设备缺陷,则应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阶段性设备维护方案,在故障(缺陷)消除后,工作人员需要开展有效的设备质量检查及验收操作,并重视对相关操作开展详细的记录操作。定期开展高质量的设备维护操作也十分重要,同时还需要对一些无法确定性质的临时性设备故障进行实时记录,包括声响、光亮异常等,为后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2.2对电力设备缺陷进行维护的管理方法
第一,一旦发生电力设备故障或缺陷时,设备维护人员需对其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缺陷或故障的严重程度报告给相关领导,并确定设备缺陷所属类别。第二,若无法对设备的缺陷或故障做出及时的诊断,变电站管理人员应组织相关维护人员一起进行鉴定或诊断,得出可靠性的诊断结果。第三,当设备的故障或缺陷属于一、二类时,维护人员应对其发展趋势加强监测,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做好维护准备工作;若属于三类故障或缺陷时,维护人员要立即停止对缺陷设备的运行,调整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尽快处理缺陷。第四,如果无法一次性消除电力设备的缺陷,可制定阶段维护方案,一旦故障或缺陷得以消除,管理人员应对检修后设备的质量进行验收,做好设备检修、维护记录。第五,加强对电力设备的定期维护,还要对设备临时出现的、暂时无法定性的设备光亮、声响等异常现象做好记录,以便为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3.电力设备运行失灵问题分析
针对变电站中各运行电力设备开展的维护操作,主要指对可导致电力系统出现运行故障问题的因素进行消除操作的一个过程,倘若管理保障设备及电力设备等出现问题,从某种层面上直接代表着相应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及保护系统实效性较低。导致电力设备出现失灵问题的因素较多,包括工作人员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设备老化以及设计缺陷等,为了更好地确保电力设备运行实效性,促使变电站各项职能可以正常地发挥出来,针对电力设备维护工作开展有效的优化及改良十分重要。
3.1预测电力设备的故障,紧抓状态维护工作
在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时,要定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观察,对真实负载资料准确测量。强化状态维护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设备诊断及维护工作,避免维护时维修工作的失误引起的断、停电现象。
3.2加强定期维护
要提前制定维护计划,及时发现设备中出现故障的部位,并对其进行及时维修、更换,这一维护方式也叫监测维护,如对使用频率较高、损耗程度大的变压器油、高压断路器触头的定期维护。
4结语
定期定时对变电站电力设备进行日常监测,并提高定期维护的工作效率和维护管理水平,将监测责任落实到人,提早发现电力设备中的故障隐患,对电力设备的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其工作运行效率,增加电能对社会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代建强.变电站运维一体化模式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09):78-80.
[2]邱锋.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分析及其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9(12):169.
[3]陈健.变电站智能化运行设备维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农村电气化,2019(0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