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外科急腹症中,小儿急性阑尾炎病是其中较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种,右下腹转移性疼痛为该病突出的临床表现,同时往往会伴有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该疾病具有进展快、发病急骤的特点[1]。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逐年上涨的趋势。临床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多通过手术方式,而不同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法及患儿预后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治疗前对其病变类型及阶段性加以准确区分十分重要,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重要的诊断阑尾炎病理类型的手段,并且应用也十分广泛。鉴于此,本科为明确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特进行了此次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04月-2019年0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共计114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男女性患儿的比例为65:49;年龄介于4-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7±2.123)岁;所有患儿均伴有腹痛以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症状,其中伴有不同程度发热患儿61例,呕吐42例。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引导患儿保持仰卧位,设置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0-7.5MHz,先通过低频探头进行盆腔以及腹部常规探查,将子宫附件病变及输尿管下段病变排除后,寻找腰大肌,选择标志点为髂、动静脉,在髂血管、骨盆壁肌肉前方寻找阑尾,对压痛最明显及右下腹区域进行多切面的重点扫查,症状不典型、走向存在变异或可疑阑尾位置者需将扫查范围扩大至全部右侧腹。适当对探头进行渐进式加压,必要时可将阑尾与探头距离缩短。对患儿阑尾方向、大小、回声特点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进行密切观察,继而再通过高频探头对其阑尾内部结构、病灶细微变化及回声情况进行仔细观察,结合血流显像对血流情况进行观察。最后进行综合诊断并给出诊断报告。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率。
2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率分别为89.36%、90.32%、94.74%、94.12%,诊断总准确率为91.23%。详见表1。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具体表现见表2。
表 1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n(%)]
表2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具体表现对比
3 讨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高发群体是5-12岁儿童,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发热、腹痛等。若出现急性病变,渗液讲会快速波及腹膜及阑尾浆膜,很可能会导致出现穿孔[3]。相关临床研究指出,急性阑尾炎患儿若未能在48h内得到有效诊治,则有高达65%的穿孔发生率[4]。因此,有效及时的诊断分外重要,而病理类型、种类不同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性病变其具体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因此,术前需要准确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性病变类型,以科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在膀胱相对充盈的情况下实施检查,并且因儿童皮下脂肪较薄,因此不会影响探查深度,能够对具体的阑尾位置加以准确显示,实时提示病变程度、阑尾是否存在穿孔及周围组织有没有脓肿情况。另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会对患儿其他组织功能产生损伤,同时又以其操作简单、检查成本相对较低、无创性、可反复操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了各级别医院的诊疗中[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准确率分别为89.36%、90.32%、94.74%、94.12%,诊断总准确率为91.23%。说明临床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小儿急性阑尾炎可取得令人颇为满意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宝娟,刘广禄,侯芳妮,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同病理类型小儿阑尾炎的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5):880-882.
[2]苏红,吕开红,杨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3):157-158.
[3]王彩丽.联用高、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9(47):111-112.
[4]陈孙斌,黎运琪.儿童急性阑尾炎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6):2095-2096.
[5]张德彪,汤玉华,王文功.基层医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阑尾炎术前定位中应用价值[J].现代养生,2017,11(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