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潜能得到发挥、职业理想得以实现、职业需求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的持续的愉悦体验。本文认为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对于提升教师能力,实现全面素质教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与表现应以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为基点,通过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能有所提升,这是必然条件;其次,教师必须要具备情绪管理的能力,因为中小学阶段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普遍存在活泼、好动、调皮的特性,提高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而言具有保障作用;最后要注重教师身心健康的发展,应重点围绕教师个人生理与心理来实现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一、提升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意义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心灵,引导未来。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在身体健康还是精神状态上,都需要精心维护,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佳的状态投身于教学工作之中。
作为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为重要。教师必须不断地自我提升,以更加高尚的教育境界来要求自己。他们应督促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这不仅是对自身职业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体现。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崇高的追求。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活力,始终在发展的道路上寻求动力,这样才能增强自身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成就感。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可以深刻体会当看到学生成绩停滞不前时,内心不免会感到失落这种情感波动。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这种情绪影响到自己的饮食和生活质量,连续几天食之无味。然而,当学生们的成绩有所起色,尤其是当他们取得进步时,那份喜悦便会油然而生,有时甚至会欣喜若狂。这些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让许多老师形成了独特的性格特点。尽管平时在教育学生时强调不要过分在意一时的考试成绩,保持一颗平常心,但面对自己时,却往往难以达到对学生的期望。
许多老师都会告诉自己,为了看到孩子们在考试中取得成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为顺利,实现学业上的成就,所做的一切都是极其宝贵的。即便经常加班加点备课至深夜,或是因批改大量作业导致晚睡,只要偶尔瞥见学生们取得的点滴进步,疲惫和劳累便烟消云散。教师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情感波动剧烈,正是这份复杂而真实的情感,构成了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让每一位教师在讲台上的每一次互动,都充满了深意与温度。
二、提升教师自身幸福感的策略
(一)树立良好职业价值观
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必须要与教师职责定位联系起来,教师职责的定位与发展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只有满足了教师内在的职业需求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的发展,所以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发展策略。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也就表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现阶段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只有实现了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策略,才能更好的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是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它关联着一个时期教育事业建设力量的强弱,所以在教育事业的建设上必须要将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提升的主要动力,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的约束自身,不断的提升滋生,更要通过自身的价值追求来获取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校方更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内部治理机构,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让教师这个职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实现教师为本,让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就感,从而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教师个人情绪管理能力是自身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根本需求,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同样也是教师职责的根本要求。不同于教师其他职业特性,中小学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要将重点放在学生日常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情绪是必然产生的,教师对待情绪的第一个认知,就是我们要肯定,情绪是必然会产生的。生而为人,教师必然会有感情,有感情就会带来情绪。因此当愤怒、沮丧还是伤心等消极情绪产生时,教师要在心里明白:这是个在正常不过的现象。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消极情绪时,教师首先就否定了自己:我怎么又要发火了,我是不是太无能了。
情绪管理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实际管理中教师可设立差异化标准,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明白,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个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态度、家庭情况都不相同,如果我们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或是要求我们自己,就会多很多烦恼。因此我们需要设立差异化标准。有的学生只要能保证作业按时交,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有的学生只要能在课堂上安静10分钟,就是一个大进步;有的学生要保证作业全对等等。通过不同的标准,为学生们搭建属于他们自己的提高路线,也是在让我们自己建立对于每个学生的差异化期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管理便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注重身心健康的发展
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教师身心健康,本文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建立在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基础上的,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性教师普遍具有嗓音病、颈椎病等生理疾病,也普遍有心理认知偏差等心理疾病,因此在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教师身心健康是实现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方式。
例如,嗓音保护方面可开展教师嗓音修复培训课程,保障教师生理健康发音时双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开牙关,喉部放松,提笑肌,在共同运动时,嘴角上提。可以通过张口吸气或用“半打哈欠”感觉体会喉部、舌根、下巴放松,这时的口腔共鸣会加大。发声时,尽力把咽腔打开,意识中想象在咽腔中舌后有一团气,这团气如固体一般向下推,从而逐渐朝下打开咽腔直到食管上端,这样来自声带的声流就在咽腔空间形成共鸣。要有意识集中一点发出,似子弹从嘴里喷出,打到硬腭前端送出,注意鼻咽要关闭,不产生泄漏。教师在具体的练习中要重点开展口部操练习、音色练习、语言表现力等三点,要在掌握闭合式范读的基础上,提升自身咬字能力,从而做到课文范读的科学用嗓,也保障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总之,中小学老师在教导学生方面,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所以,要想让教师的教学压力得到有效的减轻,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他们体验到良好的课程教学气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的学习。要让老师感受到快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正面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邵旭晓.当代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叙事研究——以山东省教师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2.DOI:10.7666/d.D211164.
[2] 刘鲁曼,王秀玲.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S省8地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21(6):7.
[3] 曹金翠.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J]. 2020.DOI:10.12218/j.issn.2095-4743.2020.2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