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专业性工作的开展,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都离不开英语的使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突出其语言工具性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正确表达与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正确使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死板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口语教学时通常采取单一、死板的方式,仅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或是进行简单的问答设计。学生在使用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常常难以集中注意力,未能在明确词汇含义、句式特点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未能深化知识记忆,最终在正式交际中无法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表达所思所想,存在“哑巴英语”问题,影响小学生的发展。
(二)课堂氛围枯燥沉闷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的性格特点,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在教学时组织多元实践活动,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升。但是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习惯性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构建课堂,致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索与实践的机会,在枯燥沉闷的氛围中无法展示自我,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三)缺乏师生有效互动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师为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强化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授课期间未能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没有从平等的角度出发进行活动设计,全程以“教师说、学生听”的形式完成知识讲解,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组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型口语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当然在教学形式上也和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别,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演讲主题,恰当组织语言进行演讲表达,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口语教学形式更加活泼生动,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首先,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参与英语演讲活动的兴趣和动力,给学生播放一些简短的英语演讲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演讲者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分析,并鼓励学生向演讲者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同时给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机会。优先设计课前三分钟 演讲活动,可以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增强口语表达 技 能,同 时 提 高 心 理 素 质。其次,教师应该对课前三分钟演讲话题进行精心设计,让话题的指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选择话题时,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但是要防止话题过于集中。例如,确定关于个人介绍的话题之后,让学生积极组织语言,任选角度介绍自己,展现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化 特 征。如“Hello everyone,I’m Joann.My family is a happy family of four.I love my father,mother and brother.My personal hobby is skating.I like to skate with my friends on weekends and enjoy the fun of skating.I also made a lot of new friends in the skating activities,and we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made progress together.I love this sport and I want to be a professional skater in the future……”.当然还可以确定和学校、家庭相关的话题,主要因为它们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学生非常熟悉且有很多可以表达的内容,不会让学生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
(二)运用故事教学法训练口语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有热爱故事的天性,把故事作为教学载体,依托故事具备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组织口语训练活动,可以让学生爱上英语。当然利用故事的趣味语言表达,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轻松的口语锻炼环境,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故事教学法和口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以及口语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方法。
一是讲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些故事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用简单的英语语言描述出来,通过讲述英文小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勇敢表达的习惯。教师选择的图片必须清晰直观,让学生有拓展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收获良好的口语体验。
二是复述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收集诸多英语小故事,让学生借助关键词、插图、思维导图等道具对故事进行完整复述,并且加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完成对故事的加工,在复述故事当中锻炼口语能力。
三是表演故事。表演故事需要建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扮演故事当中的某个角色,在表演当中感知语言和领悟语言的情感内涵,并在反复练习表演的过程中把故事语言内化成个人语言。
四是续编故事。在学完故事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续编故事的活动,让故事内容更加完整,深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续编“The king’s new clothes”,给故事加上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结尾。六是故事配音。教师可以专门组织配音秀的实践活动,去掉视频当中的原声,只是呈现画面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任选角色配音,评选出最佳配音者。故事配音这种方法可以让口语练习更加生动有趣,也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口语表达
小组合作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拥有独特优势,除了可以让学生间的友谊更加牢固,还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在小组当中沟通互动,可以交流彼此的经验,也可以学到更多的口语表达技能,还能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沟通协作意识得到建立。在合作学习为主的口语教学训练当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小组成员表达热情的话题与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提高整体表达的顺畅性。教师也要在学生的表达当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优化学生的分工,确定小组合作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保持良好的期待。
例如,在学习了《Helping our parents》后,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分组完成之后在组内交流表达:Do you love your parents? Will you help them do something in your family life? How do you feel in the process of helping your parents? Please describe one thing you have done to help your parents.Talk about what you have learned from helping your parents.Think about how we can help our parents better.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发现学生在合作表达当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总结和指导阶段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归纳得失,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教学工作,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倾情投入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在授课与学习中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达到相互理解与支持的状态,才能实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作为教学的责任人,需要主动学习与探究,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明.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课堂方法研究[J].读写算,2019(14):104.
[2]慕向金.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5):35.
[3]张青.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