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应用
章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章禹,.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应用[J]. 历史研究进展,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107.
摘要: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深入推进,《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以历史学科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正在逐步拓展。大单元教学有助于从系统理论的角度颠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历史课堂新课标
DOI:10.12721/ccn.2022.157107
基金资助:

大单元教学是突破教材既定框架,根据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的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组成的学习单元整体,以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学习事件展开的教学。

一、大单元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立德树人,明确课程核心素养。当前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互相结合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综合培养自己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以及史料实证能力等。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之后,要能够形成必要的素质和关键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开展课程内容教学。

(二)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当前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并实现立德树人。结合当前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实际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开展历史课程知识的整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使用大单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统编版历史教材编写的必然选择

以往使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是主题式的,教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单元和课时顺序教学,容易忽视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来完成,教师应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当前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板块,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以突现教学目标。

二、高中历史中大单元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单元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标准,设计高中历史课程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单元目标必须是全面、分层的。

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主要包括五个课程内容,所包含的知识十分复杂,涵盖我国晚清时期以及民国时期的发展状况。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无法同时学习这个历史阶段的所有内容。教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指向的是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二)任务驱动,整合学习单元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充满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进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法。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引领学生整合学习单元,以实现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具体可以概括为“四通”。所谓“四通”,是指在教师摆脱孤立的课时视角,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精选与重组前提下,学生以学习单元为单位进行通览、通学、通知、通识的过程。这是历史学科大单元学习的学习原则和学习理念。“通览通读”单元内容,“通学通组”单元结构,“通建通知”细目关系,“通理通识”学科理念,“四通”之间是步步为营的顺承关系。这里的学习单元可以是直接取自教材的学习单元,可以是对教材进行大跨度整合的学习单元,也可以是在大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网络和书籍资料自我构建的基于某一主题之下的学习单元。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可以通过设置学习总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览”教材相关课节目录。然后通过具体任务驱动,促使学生“通学”单元导言和对应课节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疑惑自主设计学习任务、教师推荐书目和网络资源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拓展学习历史资料,使其达到“通知”。最后,在教师再现总任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达到对历史规律的“通识”。

(三)及时评价,唤醒生本意识

评价既是对学生既定素养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测,又将为他们新的学习进程的开启提供必要依据。因此,教学中的及时评价,充分体现了呼唤生本意识的教学理念。采用“一案”教学是实现及时评价的有效方式。所谓“一案”,是指一个单元一份学案。一方面,保证学案对单元知识涵盖的完整性和贯通性,确保教与学三个维度的层递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从知识的逻辑出发,做到环环紧扣、及时评价和反馈。学案依据三个维度为教与学“三步走”服务。具体来说,学案除关乎单元全局的学习目标之外,依据“块到线”“点到面”“知到识”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包含三大版面,即课堂自主探究部分、课堂引导探究部分和综合分析(试题)部分,每一部分都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情测评。

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例。学案整体分为学习目标、单元索引、学习计划和以“三步”三个维度为主线的活动探究、检测反思环节。其中,作为学案主体部分的“三步”维度探究,分为先秦的政治制度和秦—清的政治制度两大部分展开,两大部分内部第一维度“由块到线”和第二维度“由点到面”的问题作为课堂自主探究部分,排列在前;第三维度“由知到识”的问题作为课堂引导探究问题紧随其后,之后设置一道综合分析试题。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教师能够通过检查学案或课堂展示的方式,及时检测到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真正体现“为学而教”的生本意识。最后,整个学案的结尾有供学生总结和反思的留白部分,作为本大单元教学的总结和新大单元教学开展的线索,可依据学情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使用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应以大单元教学为基础,使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得以顺利、有效开展,最后实现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策略[J].吴春娟.学园.2021(11).

[2]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