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与水压灌肠复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刘春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春云 ,. 分析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与水压灌肠复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诊断医学,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070.
摘要: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按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参照组为患儿进行X线平片诊断,并在其监视下做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实验组为患儿进行高频超声诊断,并在其监视下做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后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诊断准确率、复位成功率均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患儿复位时间少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率较高,且高频超声下患儿的复位治疗成功率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DOI:10.12721/ccn.2022.157070
基金资助:

肠套叠对于小儿来说,是比较高发的病症之一,属于急性腹部病症,高发群体为两周岁以内婴幼儿。该病症发病快、病情重、发展迅速,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患儿预后有很大帮助,临床对该病症的诊断主要以X线监视和超声诊断为主,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为主[1]。本文主要分析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效果和在其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效果,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文所述。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用本院于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50例患儿,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参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为3个月至36个月,平均(11±8)个月;发病时间2至70小时,平均(37.2±8.9)小时;腹痛5例,哭闹不安5例,呕吐5例,解血便5例,扪及腹部肿块5例。实验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4个月至48个月,平均(12±1)个月;发病时间3至73小时,平均(38.2±9.0)小时;腹痛6例,哭闹不安4例,呕吐7例,解血便4例,扪及腹部肿块4例。经比较,两组患儿在年龄、发病时间、病情表现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为患儿进行X线平片检查,并在其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具体方式为:为患儿整个腹部进行X线扫描操作,对其腹部充气状况、肠套叠位置和严重情况、气体分布状况进行观察并拍片。如果膈下出现气体,则意味肠穿孔,需要马上急诊手术;如果膈下没有气体,组需要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2]

实验组:为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在其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具体方式为:让患儿采用仰卧或侧卧姿势,使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先利用探头对患儿腹部做常规检测,查看患儿腹部是否有包块,如果有包块则改用探头重新扫查,并对肿块的大小和形状等基础资料做多角度观察,如果包块横切面是同心圆形状,纵切面是套筒形,则可诊断为肠套叠[3]。行水压灌肠治疗时,让患儿采用仰卧姿势,将会阴部充分展现,将双枪气囊导尿管前段用液体石蜡做润滑处理后,插入肛内5至6厘米,同时向气囊内注入20至30毫升生理盐水,并将T型管道一方和Foley管相连,测管和血压计相连,对注水压力进行监视,另外一方为注水处。在高频超声监视下,通过注射器往肠腔里均衡注射等渗盐水,将注水压力和注水量控制在相应范围内。超声荧光屏可展示注水从直肠上行到肠套叠位置,呈半岛状,伴随注水量逐渐上升,肠内压力逐渐增大,套叠肠管慢慢缩至回盲部,最后彻底退出,产生小肠内相同横切面的集合影,小肠入水,表明治疗成功。如果不能一次性成功,可以适当放出盐水,让患儿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次操作[4]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诊断准确率、复位成功率和复位时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 SPSS16.0软件对患儿诊治后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显现,通过χ2实行验算,计量资料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诊断结果和复位结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诊断率和复位成功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诊断准确率、复位成功率的比较[n(%)]

36.png

2.2两组患儿复位时间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复位时间少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复位时间的比较(1.png,min)

37.png

3 讨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会引发肠梗阻,目前对于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机理并无准确说法,有关研究者认为该病症和肠管蠕动异常、肠痉挛等相关联,另有学者认为该病症和肠道病毒感染、小儿肠管的构造有关联。该病症的诱发因素之一是婴幼儿腹泻,不同诱因将决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其发病时长、发病位置和灌肠物质都会对后期治疗造成影响,因此对患儿的诊断变得十分关键,正确的诊断结果对后期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5]

X线片能够对急性肠套叠进行诊断,但是效果不甚理想,会产生相关辐射,对于患者的后期治疗会造成影响。高频超声不会对人体产生照射影响,且比X线产生的影像更加清晰,对于复位治疗十分有利。且该项技术操作简便,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级医院[6]。本文研究中为患儿使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在其监视下进行复位治疗,结果表明患儿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平片检查,且在其监视下进行复位治疗,复位时间更短,成功率得到明显提升,可见高频超声对患儿具有较高诊治价值。

综上,对急性肠套叠患儿使用高频超声诊断并在其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诊断患儿病情程度,且手术效果好,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赵翌霖,张妍.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与水压灌肠复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08):44-45.

[2]杨秀录,金伟敏,杨松玉,虞希祥.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医学,2017,39(22):2037-2039.

[3]张耀辉.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35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01):100-101.

[4]刘海飞,王岩,丁雪丽,梁晓璐,陈英生,卢迪.彩超实时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01):64-66.

[5]赵成鹏,王雅,杨军,马从乾,段永富,时名涛,吕中俊.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22(05):401-402+405.

[6]钟振良,郭国城,张淑华.高频彩超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9):114-1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