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学情,提问时一定要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这样才能将学生的问题热情激发出来,这样的提问才会更加有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当前的知识体系,积极提问,一定要留给学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教师要在此期间指导学生,将其认知水平提升上去。讲解中,教师一定要通过问题层层铺垫,通过问题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间的距离,提问中要注意提问技巧,问题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有较强的针对性。
1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现状
1.1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教学中,很多初中历史教师没有对课堂提问重视起来,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因此学生对很多历史问题的内涵不清楚。还有的教师在提问中,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全面,或是回答本身存在问题,教师没有理会学生的回答直接给出了答案,学生缺乏思考的余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学生的发言时间,学生的学习因此陷入被动局面。时间长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会固化,教学思想也会变得滞后。[1]
1.2教师没有进行科学的提问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际的历史课堂上,很多教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提出方式不够科学,甚至有时会自问自答,或是提出一些不需要回答就知道答案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不能调动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课堂提问方式是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
1.3学生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
传统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长期依赖于教师讲解,对于历史中的很多习题,学生只是看看答案而言,没有真正对其背后的解题过程和解题原理重视起来,学习方式过于死板,没有锻炼自身历史思维能力。此外,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因为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都具有差异性,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他们觉得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因此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有了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2]
2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技巧
2.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好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 引导他们认真听讲,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除了学习一些简单的历史知识,还需要了解不少历史概念,这些历史概念理解起来有难度,学生因此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课上时间有限,课下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因此预习和复习工作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课上一定要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以此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主动在课上提出问题。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才能得到提高,课堂时间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会更清晰。[3]
2.2师生关系要加强,将教学情境创设好
新课改的落地实施,对师生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明确要求师生间要加强交流。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学情,提问时一定要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这样才能将学生的问题热情激发出来,这样的提问才会更加有效。教师要将自身业务水平提高上去,一定要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应有趣,通过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愿意回答和提问。教师不能过于严厉,这会让历史课堂变得沉闷起来,教师要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一定要合适,为有效提问奠定基础。
2.3提问要面向所有学生
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要将设置的问题局限于学生的已知知识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对问题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知识有着清楚的认识。此外,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技巧,保证好层次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设置不同层次的历史问题,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都得到提升,将教育公平展现出来,保证提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问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结合其实际情况,提出最适合他们的问题,因人设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较大,教师要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多鼓励、多照顾,问题的提出要简单,将其自信心增强,让他们能充分参与到历史课堂上。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将其历史知识面拓展出去,对每一个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脉络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让学生的探究欲望高涨起来。总之,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激发自身思维的入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历史知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4]
2.4通过思考性问题的提出,将知识深度延伸出去
初中历史教师一般会基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通过知识的延伸,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上去,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脉络构建好。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当前的知识体系,积极提问,一定要留给学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教师要在此期间指导学生,将其认知水平提升上去。讲解中,教师一定要通过问题层层铺垫,通过问题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间的距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历史知识能深入学生脑海中,为后续的历史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将问题的科学性增强。
2.5预设问题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预设问题,通过预设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生认知冲突,将其学习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提出是否合理,将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引发班级讨论。在讨论中,通过预设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进一步延伸知识点,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会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会有着更为清晰的看法。此外,通过预设问题,教师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上所学历史知识,为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5]
3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改善离不开有效提问,教师要对提问重视起来,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师生交流,因人设问,通过预设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为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样学生的理解力得到了加深,能真正的做到学问并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梦骁.刍议初中历史录制型网课中的有效提问[J].考试周刊.2022,(07):139-142.
[2]李娜.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77-178.
[3]曹立.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智力.2021,(01):75-76.
[4]李雪婷.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61-62.
[5]黄春花.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0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