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部,处于长江中上游,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相对湿度较高,具有“雾都”称号,春夏季雷电较多,气象灾害较为频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进步,重庆市的高层建筑物、工业生产所必须的新型易燃、防爆物质的种类和仓储场地、化工企业等也日益增多,这些易燃易爆的场所因自己的特有属性,一旦遭遇雷击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等将可能会给重庆市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然而,雷电是一种短时性和非常强烈的自然环境,是一种难以预测的气候变化,难以预测,容易引起致命危险。因此必须构建防雷安全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在高层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等都安装独立防雷装置,加强重庆市防雷安全监管,完成防雷安全监管全覆盖,构建完善的防雷安全监督管理标准体系
1、构建重庆防雷安全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因雷击致人伤亡的数据逐年增长,在各类气象灾害中,因雷击伤亡的人数最多,且集中在6至8月。雷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设备、自动化办公设备的大范围普及,这些设备自身抗雷干扰性能较低,还有一些并未安装防雷装置,或未按照规定程序安装。由此可见,开展防雷减灾工作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重庆市气象局开展了防雷安全监督管理标准体系改革,并且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防雷服务质量。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在意识上缺乏重视,地方政府主要重视当地的经济发展,对防雷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同时,有关防雷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部分百姓认为雷击可能性很小,存在侥幸心理。这些缺乏科学防雷认知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防雷行政工作的开展。二是防雷程序不规范,现行的防雷行政审批制度过于简单,也缺乏法律制度建设,在实际的防雷行政审批服务中不能严格执行规范的标准和程序。三是防雷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待提高,部分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盲目按照个人想法开展工作,影响工作质量,导致防雷行政服务水平有限。
2.重庆市所防雷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重庆市已经针对易燃易爆场所、化工企业、高层建筑等全面安装了防雷设施,完成了防雷安全监管体系的全覆盖。
当前,重庆市的防雷安全监管防雷工作整体较为完备,但并不能说明已经完全没有漏洞,仍然需要关注在防雷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整改。目前,重庆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部分化工企业防雷安全工作不到位,没有做好日常的防护和严格规范维护流程,甚至部分化工企业出现拒绝政府部门检查、临时抱佛脚等情况,在安全问题没有真实发生前,不重视防雷安全建设工作;二是部分化工企业整改不到位,在相关部门指出企业防雷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后,不少企业仍然不在战略层面上重视,宁愿缴纳罚款,也不愿意在防雷安全工作上下功夫,不能及时整改安全问题,对于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敷衍了事;三是部分工作人员监督检查工作不细致,一些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在深入化工企业进行防雷安全检测时,不能够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细致的摸排,而是走马观花,对防雷安全工作的检查力度不够,或是在指出问题后没有对相关企业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导致所出具的报告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让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存在人为因素导致的隐患出现。四是在防雷安全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进入危险化学品场所,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复杂,检测人员更需要认真谨慎、高度集中,规范操作防雷检测流程,科学合理地开展安全防护,如此才能确保防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完善重庆市防雷安全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的措施
3.1强化重庆市防雷行政审批服务意识
在重庆市的防雷减灾行政审批工作中,全面加强服务意识、全方位地建设自己的服务组织,是我国防雷减灾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现阶段我国气象部门履行社会职能的主要任务。鉴于雷电灾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气象工作者要广泛宣传,科普雷电知识,在全社会建立起对预防雷电灾害的正确认知。要不断完善法律规范,为防雷行政审批服务确立工作规范,提高机构的行政工作效率。气象局应当仅仅围绕行政改革相关精神,多措并举,在改革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办结效率。各级气象管理部门,要配合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不断修订防雷审批的规范性文件,确保审批改革有据可依,还要与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减证便民,显著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3.2重视高危场所的防雷电检测
在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建筑等易遭受雷电袭击的高危场所,要更加重视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高危地点主要指的是在一些雷电事件发生时,容易导致火灾或者是爆炸的大型建筑物或工作区域。高危地区的场所都需要设置有独立的避雷针、避雷带以及避雷网等可以防直接打雷的安全防雷设施,从而有效地确保建筑物的房间屋面以及突出的部位安全。在高度危险的场所,需要安装一台总配电箱的电压保护器,过高的建筑物则需要安装一台防侧击雷装置。此外,高危地点的气体排放口、粉尘蒸汽管道口等区域必须达到防雷措施的范围之内。
3.3重视防雷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气象部门应当加强对防雷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尤其加强对易燃易爆和危化品场所安全检查的规范,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严格规范检查流程和操作细节,健全监管体系。进行防雷防静电安全监管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范。气象部门还要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将防雷安全检查工作报告向社会公开,多组织沟通交流,形成社会合力,共同建设安全的防雷体系。
结语
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切实加强重庆市防雷安全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综合利用各种有效防护措施,发挥防雷装置的安全保护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建军, 牛俊玫. 新形势下防雷安全监督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实践研究[J]. 中国航班, 2020(4):1.
[2] 丁旻, 李迪, 杨晶. 新形势下防雷安全监督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实践与思考[J]. 2021(2019-17):161-164.
[3] 杨小荣, 吕劲文. 关于加强防雷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C]//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0.
[4] 沈一平. 关于气象防雷减灾工作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C]//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0.
作者简介:许贵阳(1986.04),男,汉族,重庆万盛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气象服务、农业气象及服务、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