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提升景观规划与设计,以适应乡村建设的需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的发展重心由城镇逐步转向乡村,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美丽乡村"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种新型乡村建设思想,为我国乡村的发展指明一条新的道路。因此,有关部门在进行乡村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景观规划与设计,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以实现乡村的建设目的。
一、乡村下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意义
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主要是为改善人居环境,为未来乡村的环境开发提供指导,同时为营造一个合理的生态格局。乡村下景观规划设计是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乡村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随着我国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景观规划与设计在乡村建设模式下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乡乡村视角下景观规划与设计具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乡村经济的进步
通过对现有的乡村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改善现有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从而有效地促进乡村的发展。在我国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尤其是对农业而言,挖掘出更多的价值,既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又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在我国部分乡村开展的"乡村大院",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以此为契机,吸引大批的游客,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促进当地的旅游产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扬
在乡村建设中,合理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而且还能保护地方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三)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乡村视角下景观规划与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对乡村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使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变为现实。只有不断提升乡村景观规划,才能使人与地达到均衡,既能使经济与环境兼顾,又能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使地方的风景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乡村景观,从而达到共同富裕、振兴乡村的目的。
(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乡村视角下景观规划与设计,既可以使乡村得到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又可以对地方的民族文化进行有效地保护。例如,一些地方的建筑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或是文学作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因此,乡土风景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表现出乡村特有的特征,为整个民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乡村视角下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建议
(一)整体布局设计
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要根据乡村独特的地形地貌,对独特的地形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并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自然景观等因素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同时,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现状,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改善。若村庄内有景点,则应着重发展观光农业。乡村如果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就可以进行乡村古镇、古村落的建设,充分发挥历史和文化的价值。在这种视角下,乡村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1]。
(二)构建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从历史地理的观点来看,每一个乡村都是在几百年、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要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居住环境,必须对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营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为起点,使村民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同时,要对劳动场所、休闲场所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公路的畅通,使人们的生活、工作、交流更加畅通。在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要注重对乡土生态的保护,营造温馨和谐的乡村环境。
(三)打造乡村地方特色魅力
我国的许多乡村地区,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民间美术,这些都是当地居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乡村视角下景观规划与设计中,既要突出乡土的特点,又要充分发挥乡土的特点。例如,利用乡土特有的植被、建筑、石材等进行基础建设,从而形成一个美丽的乡村,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长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乡村聚落景观
乡村风景的核心是居住景观和建筑景观,居住景观是道路、庭院等基本的服务设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人们的视觉体验更为美好。乡村建筑景观是指具有地方特色、承载着乡村发展历史、具有现实特征的乡村建筑景观。比如一个村庄,周围都是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很好,有陶瓷窑洞,也有一些历史遗迹,比如寺庙。乡村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充分尊重乡土特色,深入挖掘现有建筑,从建筑特色、质量、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既能保留原有的特色,又能增加村民的归属感。第二以现有乡村的规划为起点,进行路网体系的优化,确保城市的通畅、安全、美观,改善居民的居住品质。第三合理挖掘乡村资源,在乡土风情和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2]。
(五)生产性景观
该景观类型是在乡村生产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多种景观类型,可以看作是人们依据地理条件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的产物。因此,生产性景观规划与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从局部大面积的空间出发,使其具有整体性特征。应注意,在实际应用中,为使乡村建设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生产性景观规划与设计要求和设计准则,确保生产景观在景观和功能上都能达到目的要求。
(六)自然生态景观
自然生态景观以其特有的林地、河流、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特色。在生态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生态学的引导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通过建立健全的绿地设施,将原本零星的绿区连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生态廊道、人工林、农田林网等,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与设计。构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将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三、乡村视角下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方向探讨
(一)实现实用性和参与者情感需求
风景的实用性就是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需要,还要建设旅游、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美食区,使生态环保、健康、经济、舒适的生态环境。
(二)通过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逐步建设生态设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要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具有生态特性,充分发挥其文化基因的功能,这些资源通常是单独存在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可以通过乡村的景观来实现。
(三)朝着特色内容方向发展
"特色"指的是要体现出"个人化"和"独特性"的特征,在设计中要引入现代元素,更好地体现出景观的可塑性和可开发性。但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表达,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成本,必须要加大对乡村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乡村的特色[3]。
四、结语
总之,建设乡村既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城镇一体化、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思想和举措,必须加强景观规划与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以及人文因素,展现出乡村景观的独特特点,重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紫瑾.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J].乡村科技,2022,13(01):99-101.
[2]李兴振.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J].建筑结构,2021,51(15):147-148.
[3]王志鸿.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J].建筑经济,2021,42(0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