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以来,覆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广泛应用于棉花、玉米等大多数农作物,2012年地膜覆盖面积3133.33khm2,使用量达185\kt年。由于地膜属高分子化合物.不易降解.土壤耕作层残留的地膜污染问题13益凸显。据调查.新疆耕地平均残膜量为253.2kg\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也是污染最严重的省区。地膜残留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机作业,污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作物出苗,进而造成减产。
一、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的残膜回收主要是靠人工捡拾来实现.传统的人工收膜方式费时费力,要经过用镐头起茬。用耙子搂膜搂茬、集垄、清除等多道工序,劳动强度大、残膜回收率低。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是针对覆膜栽培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配套技术.机械回收残膜可一次完成多项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残膜回收率:减少残膜对土壤结构、作物生长发育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作物单产,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国家为治理农田“白色污染”.将机械化残膜回收列入“九五”期间农业适用机械化技术攻关项目。经过一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机企业多年的研发,已经形成成熟技术及机具.在新疆得到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提供技术保障。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其关键是在研究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时期的残膜回收工艺基础上.重点解决农作物种植的残膜回收工艺,包括:膜与土分离、降低伤苗率及播前、收获后残膜回收工艺、茎杆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从而形成发展为成熟的适用技术[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残膜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直接.农民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不愿意增加生产成本的投入.对残膜回收不积极。因为增加一次机械残膜回收作业就意味着增加一项作业费用支出.增大了铺膜作物的生产成本.因此农民普遍不接受残膜回收作业.长远的社会生态效益和农民眼前利益的矛盾.成为制约残膜回收机械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膜回收机具使用效益低。正因为机械化回收推广应用缓慢.农民不愿支付作业费用.使得购买残膜回收机的农机户无法通过大面积作业获得效益.无利可图.制约了农机户购买机具的积性。残膜回收机具价格过高。农机户购买力不足。以上原因限制了残膜回收机械销售与作业市场的发展.使得机具生产企业的产品难以批量生产。导致产品价格过高,致使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难以及时、有效、规模的推广应用。
现有的残膜机在设计制造时没有从资源化利用残膜的基本思路来考虑机械残膜回收问题.只是简单的从清理农田、便于耕作的设计要求进行制造生产和推广应用。不适应“白色污染”综合治理、保护环境、资源化再利用新的要求。因此,在回收作业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分离,膜与茎秆、叶子、杂草及裹土混杂较严重.不利于残膜回收后的再利用,并形成了新的废弃物群.加大拉运成本,造成二次污染。
膜回收机械技术性能不够完善.作业速度较低,一般仅为3-4km\h,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不明显,且回收时间较长,行距调整与维护困难,机具作业适应性和可靠性较差.难以发挥机具效率.真正能够用于实际生产的成熟机型极少。
重视不够。社会各界仅是从表面上认识到残膜污染严重,但真正重视支持者甚少,各级政府、领导部门仅仅是口头呼吁。农民也没有认识到不揭膜对产量的影响。因此,没有把回收残膜列为必不可少的一道生产工序,这是生产管理、劳动安排和宣传提高认识上存在的问题。缺少相应的经济政策鼓励回收和利用残留地膜。目前.没有专门的法规来约束和防止地膜污染的产生.因而在开展回收残膜的工作中.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清理回收工作。
三、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对策
1.农机部门、科研院所及企业各研发单位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将残膜机械化回收从清理耕层、便于播种的思路转变为保护环境、资源化再利用、综合治理上来。否则.真正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的残膜回收机具是难以研发出来的。
2.建议国家针对农田地膜覆盖栽培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首先要明确规定农用地膜的强度、厚度和塑料抗老化剂添加比例。凡不可降解的农用地膜厚度应达到0.10-0.12mm若在厚度减少的状态下强度应达到规定标准,为机械化回收创造基本条件。
3.在全社会确立“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拾膜量应大于铺膜量.严格规定当年新铺地膜的残膜回收率.达不到回收标准的.应采取经济手段强制性的予以处罚。
4.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春播前每公顷地可预征450元左右的土地清洁费.秋后回收达标全额返还.并配套相应奖励政策。
5.加大对新型残膜回收机械研发力度.鼓励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发。加强兵地融合,联合攻关,起点要高.针对当年新铺地膜的残膜回收.新型残膜回收机具应达到适用性强、回收率高、作业效率高、地膜与杂物有效分离、并能把回收的残膜打成捆,便于运输和储存的要求.有利于秋后残膜回收工作的评估和回收的残膜再利用。
6.农机部门要坚持以技术支撑为动力.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加大新型回收机械的研发力度.筛选并推广适合新疆使用的新型回收残膜再利用机械.在全区强力推进机械化回收残膜.实现循环农业模式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
7.自治区农机局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大对残膜回收机具进入自治区支持推广农机产品目录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提高残膜回收机的补贴额度。
8.示范推广机械化回收。建议地方政府对于采用残膜回收作业的农户要优先给予作业补贴.对于承担了国家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的县市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项目资金补贴.全面推广废旧标准膜机械回收工作。
9.推广部门作为架起农机户与企业桥梁作用的中介机构,规划和建立区、地、县三级标准膜使用与残膜回收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积极组织召开各级残膜回收机具示范推广现场演示会、经验交流会及技术培训等。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和农民大力宣传推介先进实用的残膜回收机型.为研发和生产适应标准膜回收的残膜机企业搭建宣传平台[2]。
10.加强站企合作。各级农机推广机构要深入农村一线。向农机手、合作社、服务组织,甚至是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向基层农机推广人员(机构)了解技术需求。广泛开展调研。将农业生产需求、市场需求、技术需求及时反馈给企业。为企业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促进机具研发和改进,提高适应性。
结论:综上所述,农机推广部门没有示范基地,给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带来了难度。建议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划拨一定的农机试验示范田,保证新技术的推广实施,使示范田和普通田形成较明显的对比,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组织管理促进残膜回收技术的推广利用。成立由农机、农业和畜牧等部门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建立奖励机制,确保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马占新,高云亮.新疆昌吉地区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应用与推广[J].农业机械,2021,(02):103-105.
[2]马占新,高云亮.昌吉地区昌吉地区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应用与推广[J].新疆农机化,2020,(06):3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