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教师能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纳入其中,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自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此外,教师在将信息技术纳入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自身条件和教学目标的融合,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本人自身的教育经验,针对教师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展开研究和讨论,并对此提出几个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使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和发展。
一、 结合信息技术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物理作为一门逻辑较强的学科,对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在大多数时候,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物理感觉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信息系技术环境,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从而在无形中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物理的教学课堂中来,从而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课堂中[1]。
图1-1
比如,我们可以以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当教师在讲解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给同学们展示出来有关“动与静”、“快与慢”的教学视频,让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明确运动的内涵和各种运动的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展开有针对性的物理教学。我们发现,可能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些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认知的误差,比如在做题的时候会将参照物定位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对相关的情景进行描述,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明确参照物的内涵和特征,从而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魅力,为他们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例题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图1-1描绘了诗中描写的意境。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的;以小
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的。
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突出信息技术
我们纵观以往传统的教学可以发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是讲课本上的知识,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展开合适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下难以激发同学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信息技术利用到初中物理的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情境模拟下进行更加直观的学习,进而活跃课堂氛围[2]。例如:教师在讲解八年级初中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给同学们播放相关的视频,使同学们能够在视频中明确合理利用机械能的相关知识,并在情景模拟下探索如何合理应用机械能,进而为他们学习本节课物理中知识提供帮助。
例题2、画出下列各图杠杆中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图1-2
我相信,这样的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本节课的物理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课后的网络信息平台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交通方式和通信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一定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网络课堂,引导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加深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印象,夯实基础。例如:我们可以以八年级第八章《压强》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在讲解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为了能够使学生明确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引导学生练习有关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相关知识,此后,为同学们搭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后讨论有关本节课知识不懂的问题,并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由此来发挥信息技术在构建网络平台的作用[3]。
图1-3
例题3、如图1-3所示,两艘船并排行驶时,两船间水的流速比两船外侧的大,这会使两船靠得越来越近,甚至发生碰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教师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探讨可知,教师应不断
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并通过信息技术辅
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断引入相关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和教师的熏陶下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自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升物理成绩,丰富自己的物理思维,锻炼逻辑能力。我相信,在教师和同学们共同的努力下,信息技术一定会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苗. 探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C]//.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2546-2550.DOI:10.26914/c.cnkihy.2022.058954.
[2]黄淑芳. 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图像促进发展的对策略谈[C]//.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2614-2618.DOI:10.26914/c.cnkihy.2022.058976.
[3]吴永强.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的转变与优化[C]//.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2808-2810.DOI:10.26914/c.cnkihy.2022.05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