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一面极具强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在历史课程的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首先符合现阶段教学的特点,其次符合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在爱国意识的引导下,中职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爱国的重要性,发展爱国主义的精神,更能够进行品德素质的学习,培养优良的品质。基于此,历史教师需要改善传统教学的方式,利用多元教学理念教导学生,以起到良好额的教育教学作用。
一、深化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在历史教学中,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意识,发展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首先需要从历史知识出发,教师需要根据爱国主义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导学生,其次才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爱国品质。通过深化历史知识,不仅能够让中职学生提高对知识的应用性,还能够起到双重教育的作用,使中职学生更为高效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五四运动”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为学生播放《我的1919》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五四运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后各阶层都具有什么样的反应;引导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开端;引导学生传承与弘扬五四运动的精神。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中职学生能够直观地认知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其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精神,从而有助于深切地感知到“为中国民族的振兴而努力与奋斗”的精髓,以此提高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二、构建信息课堂,加深学生爱国主义的理解
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爱国主义作为精神层面的学习内容,两者相加直接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的难度,影响了中职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使用希沃白板教导学生,为学生构建系统的学习课堂,让学生逐步增强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例如:在教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一课时,历史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为学生播放“《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时局图》、《辛丑条约》”四张图片,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当时阶段中国的外交关系,以此引出旧中国外交局势;其次,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为学生展示新中国的外交情况,让学生观看“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让学生认识到中国领土神圣而不可侵犯,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发展的轨迹等等;再者,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的思维导图功能,为学生展示知识链接,以此在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通过外交政策,让学生认识到领导人的爱国决心,从而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知与理解。
三、使用课外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意识
现阶段,课外教学受到了各大学校的关注。在教导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完善学生学习的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爱国主义的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等特点,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课外教学的方式,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爱国主义的意识。
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在每个月构建实践课,让学生通过课外的事物进行学习。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第一,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在学生参观的过程中适当对学生讲解爱国主义精神的来源,中国人民该如何履行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以此使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的相关事迹。在学生参观后,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后感”的作业,让学生谈一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感受,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内容。第二,历史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三到四个小组,分配每一小组不同的活动内容。如,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栏等,宣传爱国主义的内容;通过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宣扬爱国主义的事迹,这些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小组自由选择,以实现全方位、不同层次的历史爱国主义活动。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位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历史知识极为重要,培养爱国意识的素养同样极为重要。诚然,在当下的学习中,中职学生面临较多的学习困难,影响着学生爱国素质的培养,影响着学生历史品质的构建。但是,历史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肩负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不断深化革新教学理念,以实现培养中职学生爱国意识的目标,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英赫.中学历史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7):28.
[2]高渊.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