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若高校依旧选择采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将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求。当下对于档案的整体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形式均提出了不同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就需要高校在实际的档案管理环节融入更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势,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硬性要求。
1 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能形成正确地对电子档案管理的认识
从高校的实际档案管理工作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排斥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过程,且未能提高档案管理环节的重视[1]。此背景下,电子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经费与技术支持,使得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进程的推进遭遇了较多的阻碍。
1.2配套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标准以及执行制度是确保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础,但现阶段,部分高校依旧选择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这就使得实际的工作内容与档案管理标准并不匹配,随意更改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要求,导致想要确保电子档案的整体管理效果相对较为困难。
1.3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较差
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将信息化技术融入了档案管理过程中,但整体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工作的推进却未能发挥预期优势[2]。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高校所使用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与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不匹配,且技术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少,导致实际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无法满足预设的管理标准要求。
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2.1基于数据规范加大大数据分析工具开发力度
学生档案是学校充分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随时调整教学实践方案的关键数据支撑。建议高校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势,开发更多的有效档案管理工具,获取到学生更为完善的发展数据资源,为实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3]。由于学校所打造的数据库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因此为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就需要打造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针对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及时整合,进而将档案调取的高效性予以有效保证。例如,高校需要对学生的档案信息予以详细鉴定,确保符合实际情况后搭建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为进一步提高档案数据的提取便利性,建议将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从而确保能够对学生成长信息予以实时更新,并根据学生的自身学习状况以及学习状态,对所采取的教学形式进行及时调整。
2.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与体系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配合科学的管理体系以确保档案制定与应用的有效性。同时,要求提高对电子文件行程以及归档等环节开展全过程管理的重视,设置单独的电子档案管理岗位,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而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网络的应用优势[4]。同时,需要完善电子档案的查阅与审核制度,开展定期的档案内容检查与核对,并需要设置档案查阅权限,以保证档案信息的使用安全性。
2.3强化电子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决定了电子档案的整体管理质量。因此作为高校需要形成主动地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正确意识,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夯实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基础。同时,建议提供给档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的更多机会,确保学校所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方法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融入更多的先进大数据技术。作为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获得高校提供的定期技术培训支持,并需要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培训方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积累更多的档案管理经验。
结束语: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同样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融入更多的信息化技术,以全面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质量与效率。高校需要明确现阶段存在于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融合的问题,针对性的开展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策略,细化大数据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结合的相关内容,积累更多的实践管理经验。这就需要加大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开发力度,并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支持下加速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进程,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唯贤.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兰台内外,2023,(34):25-27.
[2]仝英.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J].兰台内外,2023,(31):4-6.
[3]赵彦.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思考分析[J].兰台内外,2023,(22):10-12.
[4]陈苏.大数据时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23,(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