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然而,在实验室条件和教学条件限制下,学生在如果遇到更多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就会慢慢地丧失兴趣和耐性,从而丧失对物理学的学习信心。这就需要初中物理老师自觉地打破常规的教学理念,对物理教学进行改进,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和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利用物理知识对某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使学生了解到物理的现实意义,从而促进他们对物理学的学习,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而新课的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手段。
一、新课导入的特点
课堂上的教学环节有:课前介绍,知识探索,巩固练习,归纳提高。虽然课前的介绍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但是它是老师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整个课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导入工作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是知识,思想,艺术的综合。但是,在此项艺术的表达,却没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可循。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导入。教学内容、知识难度、学生学习特征等因素决定了上课之前的介绍方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策略
(一)使用正确的科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物理的核心素养是指运用正确的科学概念去理解生活中的事物。这就需要老师在引进新课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生活的各种现象中得到启发。教师还可以运用自然的现象进行新课导入。例如,在 “熔化和凝固”的新课导入中,通过展示云,雨,雾,露,雪和霜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尽管它们都是由水组成,但是它们的现象却是不同的。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们思考这些现象的差异,可以很好地构建新课导入。比如,在新课导入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同学们,如果你拿到一本物理课本,一定会想:物理学在研究些什么?我也可以学会物理吗?其实我们对物理学并不陌生,物理的现象永远都在我们身边,你的耳朵能听见美妙的歌声,那就是声音的一种现象。壶中的水可以在炉子上能烧一段时间,这是一种热的现象。在闪电之后,天空将会呈现出美丽的延时,那是光的现象。开关一开,电灯亮了,电铃就响了,这就是电的现象。”在新课导入中,老师要主动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二)创建情景介绍
在上课前,教师要尽可能地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以便为即将到来的新知识做好准备,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依据,保证整个课程的顺利进行。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创设一个新颖独特的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物理核心素养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来认识和理解到事物的本质。他们能用科学的思维来解释和解决生活问题。举例来说,教师讲到“引力”这个新课时,就可以引用到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教师讲到浮力时,就可以讲讲阿基米德王冠的故事。
(三)有针对性地引入
每个教师都要有一种艺术家的风范。由于每个物理课程的艺术灵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形式,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年龄特点和知识点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初中物理新知识与旧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进行研究,以旧知识为基础,利用联系学习新知识。在每次物理课开始前,不管教师有多么充分的准备,总是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既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又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当然,最关键的是新课导入之前的介绍,老师要让导入的内容尽量简洁,尽量减少课堂上的冗余,让学生们很快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同时也需要老师随时做好应对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
(四)利用智慧课堂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高品质的导入能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利用智慧课堂中的微课进行导入,则要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同时,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较多的素材进行选择,素材的呈现形式也比较有弹性。传统的新课导入,一般都是冗余的,或者效果不好,而现在,微课的导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程的核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微课导入,这样更加直观生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被调动起来。另外,由于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新课,通常实验操作耗时较久,所花费的教学时间也较多。但如果不进行实验导入,就会降低导入的效果。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新课导入,将实验过程用视频形式进行呈现,通过慢放、重放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老师在准备课程的同时,可以在预先录制实验视频,在新导入时进行播放,有效地导入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贴近生活,设置情境
物理知识是从生活中诞生的,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和规律的一个总结和归纳。在新课导入中,应联系日常的生活常识和现象,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有关的知识。比如,在教学“物质比热容”知识时,把生活与这一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比热容的概念和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老师关于“物质比热容”的知识可以进行如下的导入:学生们,如果在夏季的正午时分,赤足踏上沙滩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学生会说:“沙子很烫,有点烫脚。”老师:那么,你走人水中是怎样的感受?学生:在水里会很凉快。老师:那么,晚上去的时候感受如何?学生:沙滩不再热,海水也暖和了。老师: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通过把新课导入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然后老师可以把“物质比热容”的概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探索的欲望,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语
当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进行热情地学习时,教师要尽量让他们保持这种动力,从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地学习方式,这样他们就可以在物理课上自主地掌握一些物理的知识和技巧。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自觉地打破常规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彭前程.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江嫣红.从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看新课导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张达胜.联系生活,落实三维目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密切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
[5]杨勇.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J].科学咨询,2016
[6]梁乡新.运用启发式教学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