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李雪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雪霜 ,. 经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J]. 诊断医学,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083.
摘要: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具体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运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而观察组患者需要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运用磁共振检查,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误诊率以及误诊例数等。

结果:观察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运用经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其检出率为90%,而对照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检出率为63.3%,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存在差异,具有实际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运用经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检查能够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磁共振;阴道超声
DOI:10.12721/ccn.2022.157083
基金资助:

前言: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总共有60例,主要是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运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患者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41岁;观察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运用经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检查,患者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2岁,两组患者数据资料对比存在较小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针对参与研究的对照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运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检查前需要嘱咐患者将膀胱排空,在治疗床上取截石位,护理人员将阴式探头的频率调整为(5.0~7.0)MHz。利用阴道超声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子宫大小、内膜以及孕囊详细状况,并将疤痕处具有孕囊声像的划分为单纯胚囊型,若子宫瘢痕处回声比较嘈杂,呈现出块状,存在基层缺陷可将其划分为不均质包块型[1]

而观察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需要在上述对照组检查的基础上运用磁共振检查,需要借助GE Signa 1.5T磁共振成像仪,其扫描部位主要是耻骨联合下缘至子宫底部。在开始扫描前需要临床医生将T1W1轴胃和矢状面扫描参数设置为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其序列为TR128ms,TE4.72ms,分次屏气采集[2]。而扫描层厚、层间距以及扫描矩阵分别为5~7mm、1.5mm与256x230。

1.3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评价以检出率、检出例数、误诊率以及误诊例数为主要评判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据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为计数资料,检出率、误诊率评分使用(%)来表示,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时,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表 1 两组患者数据对比

81.png

3. 讨论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概率也随之增高。而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属于异位妊娠,主要是指患者再次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手术的瘢痕处,其临床表现为停经、腹痛以及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如果不及时诊断出该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使瘢痕部位的血管破裂,导致患者出现大出血,造成子宫破裂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该疾病在确诊时普遍运用经阴道超声检查,不过,该种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本次研究对部分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运用经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检查,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检查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艳彬,孟雷,赵雅萍,许崇永. 经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J].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02):74-77.

[2]傅柳陶,金东,卫兵,王文艳. 阴道超声联合MRI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诊断价值[J]. 安徽医学,2018,39(08):907-90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