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现有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是相关技术人员所关心的问题之一。要想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必须以用户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对现有系统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此过程中增加物联网的使用。
1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项目概况
1.1现有远程监控软件的弊端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有的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无法满足用户想要实时查看监控视频的需求,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现有的远程监控系统尚未实现对制氧机房、值班室等地的视频监控集成。
用户在现阶段所使用的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的工作方式较为简单,在网络结构在局域网的限制下,该系统只能实现对两个用户端监控设备层的访问。另外,由于点对点通讯方式的局限性,设备层数据不仅无法进行跨平台共享,还会限制历史数据的存储。现有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的历史数据只能存储在前端监控设备与计算机上,因此若前端计算机发生故障,用户无法从末端监控计算机中读取相应的历史数据,也不能对设备层进行监控。
1.2优化后远程监控系统的优势
优化后的远程监控系统不仅能通过网络摄像头获取监控场景的实时视频录像,还能实现多用户与跨平台数据共享。有相关权限认证的用户还可对该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修改,从而利用优化后的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一系列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对报警信息的实时接收、相关数据的实时存储、打印监控数据报表等。
需要注意的是,优化后的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的最高访问权限归总公司所有,总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最高权限来获取设备层的全部数据信息,并利用这些已知信息对相关能源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分析。不仅如此,最高权限工作人员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故障检测与分析,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因故障导致的系统运行异常[1]。另外,相关人员还可在总公司对该系统进行远程操控,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的力量来对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管理和调整,必要时还可对该系统进行远程锁定。
2项目实施方案
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在RS485总线网络的支撑下增加了对物联网的有效融入,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了“RS485+物联网”的新型运行模式,并将电控柜的PLC控制器作为RS485总线的主站;传感器和其他附属设备则作为RS485总线的从站,这里的附属设备主要以空压机、制氧机、冷干机为主。除此之外,为了确保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运转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技术人员还使用PLC控制器来对这些从站设备的信息进行采集和控制。
该系统中的智能远程控制器通过串口实现与以太网的连接。这样一来,只要获取了PLC数据,智能远程控制器就能将其上传至云端,末端用户就可通过访问云端服务器来获取PLC的实时数据信息。而机房的监控计算机也能通过串口实现与智能远程控制终端相连接,从而实现对中心制氧设备的直接监控[2]。机房的监控计算机恰好能与网络摄像头或网络录像机、路由器组成一个局域网,用户在使用机房监控计算机时就可通过该局域网对摄像头进行访问,从而获取实施监控视频录像与相关数据信息。
3项目实施过程
3.1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的具体结构
中心制氧设备层与智能远程控制模块通过串口相连接,这里的串口采用的是RS485光电隔离串口,通讯距离最远可达500米,用户可通过这一串口进行通讯并对PLC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前端远程控制端与智能远程控制模块也通过RS485光电隔离串口进行连接,这里所说的前端远程控制端也就是值班室监控计算机。这样能从极大程度上保证PLC数据的实效性,通讯距离最远同样可达500米。
与此同时,智能远程控制能够将中心制氧设备层的实时数据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而用户在末端远程监控端可利用以太网或公网对云端服务器进行访问,从而实现对中心制氧设备层实时数据、存储数据以及报警信息的有效获取;移动客户端用户通过移动网络对云端服务器进行访问,从而获取中心制氧设备层的实施数据信息;前端远程监控端可以在局域网的作用下获取网络摄像头的实时监控画面与相关视频信息,拥有一般权限的末端远程监控端、移动用户端以及拥有最高权限的总公司同样也可以通过以太网和公网访问网络摄像头,从而在实现对监控区域的实时情况进行查看的同时,确保相关数据信息的准确收集;最后,作为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的总站,公司总部服务器可借助云端服务器的力量来对各个医院的中心制氧系统及其设备层进行实时监控,并在此过程中及时获取相应的实时数据、报警信息以及相关存储数据。
3.2项目实施的具体流程
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的优化需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中,项目经理应在与技术人员进行充分交流与研究的基础上,在2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计划书的撰写,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项目总体设计规划与材料采购的相关事宜;第二阶段中,项目经理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视频软件和客户端软件的设计;第三、四个阶段,电气工程师应分别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两个文档的编写,分别是系统修正与相关文档的编写、安装调试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最后一个阶段,在确保优化后的中心制氧远程监控系统的各项功能趋于完善后,即可正式交付使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现有中心制氧远程系统的优化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项目经理和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对于该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在尽可能贴合用户需求的同时,对该系统进行升级与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医疗事业。
参考文献:
[1] 李传莉,高磊.基于LabVIEW的医院制氧设备监测报警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2):50-5264
[2] 顾昕元,高磊,李传莉.基于GSM短信的医院制氧设备远程报警系统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6):49-51
作者简介:谢来生(1973年9月)男,汉族,江西省于都县人,现就职于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设备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