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综合了“电机与拖动”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相关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同时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又为电气设备的生产、服务类等就业岗位提供了必备知识。本课程也是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模块之一,担负着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达到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电工(四级、三级)机床测绘与排故模块的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要求。
因此,确立“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
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首位,针对职业岗位中核心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达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知识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形成持久学习动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根据“电气控制技术”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使学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典型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调试、测绘、排故和进行简单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技能;具有清晰的分析思路和较强动手能力;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具有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情景,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电工(四级、三级)要求和就业岗位的特点,确定课程内容、设置技能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除了理论教学外,还设计了操作技能训练项目。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理解自动空气开关、接触器等的组成、工作原理,具有常用低压电器识别和选择的技能;掌握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连续运行控制、复合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行程控制、正反转控制等基本控制线路分析和应用;具有异步电动机起动、调速和制动等典型控制线路的分析和应用技能;掌握车床、钻床和磨床的机构及用途、电气控制要求、电气控制线路分析;掌握万能铣床、镗床和起重机的机构及用途、电气控制要求、电气控制线路,并能进行线路测绘及故障分析;掌握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中的元器件的选择、电气控制系统中保护环节和简单控制线路的设计。
2、强化操作技能训练
在技能训练项目设计中,设计了五个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五个综合技能训练项目,五个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是继电-接触器典型基本控制电路,综合技能训练项目中前两个相当于电工(四级)鉴定标准,后三个相当于电工(三级)鉴定标准。五个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连续运行及复合控制,可逆运行控制,降压起动控制,能耗制动控制、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连接和调试。五个综合技能项目为: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安装分析和调试、磨床钻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安装分析和调试、镗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测绘和排故、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测绘和排故和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测绘和排故,其中综合技能训练五个项目都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电路并进行安装、调试和排故。从低压电器的认识和选用、基本控制和保护电路的安装和调试、典型控制和保护电路的构建、复杂机床控制和保护电路的分析测绘排故,到电气控制系统中保护环节和简单控制线路的设计,将仪器仪表使用、基本电气控制电路和机床操作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融合电工职业资格要求,构建了以“课证融通”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和以课程实训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提高的“分梯次、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做到了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上改进了以前纯单一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的分块式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处理问题的社会能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引入真实的项目,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课堂与实习基地结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根据给定的情境描述完成某个项目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做一体。以项目训练为导向进行教学,教学形式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实现了“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实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步骤,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行为引导教学法 :以行为活动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通过行为的引导(电气控制线路实际运行场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理论、实践二位一体的教学法 :即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动手操作,让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引入所讲述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并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电气控制技术基本理论,最后再通过实验、实训进一步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往往缺乏学习的强大动力与专注度,大多知识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良好习惯与自制力,更需要加强管理与引导。课程队伍成员坦然面对高职学生的不完美、不成熟,以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情感面对学生、感化学生,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注重多元化的课程展示形态,采用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图文并茂课件,视频、音频,动画、录像,微课等多种信息形态协同组合,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征和认知规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高职高专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改变了传统的分块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从纯课堂教学到现场教学,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迟长春 技术本科“电器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技术教育研究,2013(2)
[2]蔡大华 高职《电工基础》教改的探讨 机械职业教育,2014(12)
[3]李萍 技术本科“电机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技术教育研究,2013(3/4)
作者简介 陈梅(1972—),女,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