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期间常用的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引入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出发学习物理知识,将物理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
一、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实验少,教学活动脱离实际
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在教学期间关注课本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公式之后套用,而非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违背了物理科目的学习规律,而且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并未在对物理知识讲解透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影响了教学的质量。部分教师淡化物理实验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没有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背后的物理实验进行动手练习,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还有可能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单一化,没有关注学生发展
一些物理教师在教学期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题目形式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生成绩较高,但是当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发生变化之后,学生容易适应不了,导致无法应用知识点进行解题活动。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不足。教师在教学期间忽视了学生在能力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形成善于质疑、善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提问和质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势,且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没有勇气去进行质疑。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还原生活现场,通过生活当中可见的事物,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为此,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应用当中,情境教学法的价值显而易见。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法,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性更强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及其他相关的工具,设置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如下课程设计: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渔民叉鱼”的纪实性视频,然后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渔民,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呢?”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用小鱼缸、鱼类模型以及小木叉模拟渔民叉鱼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亲自验证自己推理的结论。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理论教学环节,向学生讲解“光折射规律”等知识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用生活当中的实际现象作为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这一物理规律。
(二)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当中设置的问题应当是探究性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现象,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探寻物理本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实验,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实验进行问题设置,注意让问题与物理知识发生连接,鼓励学生思考、分析、探究。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精准而有效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完全了解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设置问题。问题设置要体现出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到困难,从表层到深层,从现象到本质,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有梯度、系统化,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亦步亦趋,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一步步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演示“覆杯实验”,在实验过程当中,在翻转杯子的同时借机提出问题: “为什么一张小小的纸片能够让杯子里的水不流出来?”学生回答:“因为有大气压强。”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大气压强。完成实验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 “当纸片掉了的时候,向上的大气压与向下的水压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进行作答: “是相等的,因为遵循二力平衡原理。”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教学思考的同时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掌握了看起来很抽象的物理学知识。这种方法有助于转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提升其实践探究能力。
(三)优化作业设计,布置生活化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对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通过对物理作业的优化设计,布置生活化物理作业,推进物理生活化教学也是可行性较高的教学实践方式之一。现阶段的物理家庭作业仍旧以书面课后习题练习为主,作业的主要目的也是提升学生对于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发挥家庭作业的考核和评价功能。相较于传统的家庭作业,生活化教学之中所用到的生活化作业倡导将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得作业成为联系两者的桥梁,并且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期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借助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物理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打破统一的书面作业形式,促进学生作业的多样化,准确把握物理科目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学习完一个章节的内容之后,教师必须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一定量的习题来对课堂内容进行复盘和巩固。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借助物理公式进行运算,或者以选择题、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习题,同时习题的题干应当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在完成基础性的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得到巩固,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尝试探索一些开放性题目、阅读性题目,能够根据物理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借助作业讨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未来的教学期间,教师应当认真把握现阶段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推进生活化教学的落实。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并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善用生活化情境和生活化实验推进生活化教学,同时借助生活化作业帮助学生实现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芳芳.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1).
[2] 陈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