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是在细菌参与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牙面的酸的化学侵蚀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的、慢性的牙体硬组织丧失。酸蚀后的牙齿不但硬度会有所降低,而且极易得龋。牙齿酸蚀症影响着人们的牙齿健康,对其的预防和治疗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氟化物作为牙齿防酸蚀材料由来已久,最常用是氟化钠。本实验在体外环境下先用氟化钠对牙釉质局部预处理,再模拟胃液(盐酸)酸蚀釉质的过程,通过测量分析,对不同氟化钠的防酸蚀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氟化物预防龋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的制备 收集因正畸减数拔除的新鲜对称前磨牙10对(每对牙来源于同一患者),共20颗。去除牙齿表面附着的软组织、菌斑、牙石,体视显微镜下挑选无龋、无裂纹、无白斑者,截根去髓,超声清洗,每对牙编号保存于去离子水中。将10对恒牙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对,一对牙作为一个实验对象。将每颗牙切开,分成舌侧和颊侧两个釉质面,一个实验对象被分成4个釉质面。在每个釉质面上留出一个直径大约2mm的小“窗口”,其余部分用抗酸指甲油密封,将一对牙的4个窗口标号1、2、3、4。
1.2 氟化钠预处理 用0.1%氟化钠溶液和0.5%氟化钠溶液浸泡标本5min。
1.3 脱矿实验 取1%盐酸溶液5ml于试管中,把实验对象窗口放入此盐酸中浸泡,在60秒时刻从试管中取出1ml的溶液测量其磷酸盐浓度,用作磷酸盐溶出分析。
1.4 磷酸盐分析 将脱矿实验中从每个窗口取出的溶磷盐酸放入芬兰产全自动生化测量仪测定磷浓度,记录磷酸盐浓度。对用相同浓度同种氟化物预处理的窗口,针对磷酸盐溶出量做样本t检验,以上所有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
用氟化钠预处理以后牙釉质的磷酸盐溶出量显著减少,氟化钠浓度以及预处理时间的不同对最后牙釉质磷酸盐溶出量影响不大。
3.讨论
氟化物被广泛用做牙齿抗酸蚀材料,而四氟化物对牙齿酸蚀的保护作用也引起了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资料显示,四氟化钛可以在牙齿表面形成抗酸型金属氟化物保护膜,对牙齿表面起到机械性保护作用。而且四氟化钛溶液本身呈酸性,于是能够导致釉质表面的脱矿以及HF的形成,这将加强氟离子在釉质表面的渗透深度并由此促进CaF2的形成。于是,钛离子能够替代磷灰石结构中的钙与磷形成化合物从而在釉质表面形成更稳定的络合物保护层。
参考文献
[1]吕学超,刘英群,李春梅等.铁、氟联合抑制3种碳酸饮料对牙釉质粉末溶解作用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146-148.
[2]许强,汪绕绕.氟离子导入对乳牙釉质氟分布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20:72-75.
[3]冯云霞,黄春英.不同浓度氟化钠溶液对脱矿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641-643.
[4]周江保,周益成.含钙氟化物用于正畸中釉质龋样损害的局部治疗[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403-404.
张远涛,男,汉族,河北石家庄,2002.10,专科。
赵亮,男,汉族,山东济南,1985.12,本科,讲师。
基金项目:山东协和学院2022年实验室开放项目:手工涂氟与电镀氟对牙齿防龋效果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22SYKF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