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泌尿外科多发病,输尿管结石与患者饮食习惯等关联密切,而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不断发生变化,输尿管结石发病率居高不下。与女性相比,男性发病率明显更高,临床表现包括肾绞痛、腹痛等,严重干扰患者正常生活。为了及早检出患者病情,防止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现象,必须给予患者有效的诊断方式。X线、超声等检查为在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X线检查由于具有辐射、摄片工序繁琐、确诊率低等特点,临床应用受限,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检查时间短、无辐射以及确诊率高等特点,在广大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1]。此次研究纳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68例,均自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诊疗,分析患者采用腹部超声的诊断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65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组患者临床资料无缺失现象;患者无沟通以及交往异常;病情均经手术确诊。排除标准:并发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者智力障碍;治疗及检查配合度较高[2]。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45.62±5.79)岁,中段结石患者39例、下段结石患者26例,双侧输尿管结石患者49例、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16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此次研究。
1.2方法 应用X线仪对患者实施X线尿路平片检查,检查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性腺以及甲状腺等敏感部位,对肾脏进行拍片,使肾脏大小、部位以及输尿管结石等获得显示。给予患者腹部超声检查,应用凸型探头,将频率调节为2.5-3.5MHz,检查前告知患者保持膀胱充盈,取患者仰卧位,对肾盂部位进行探查,观察是否存在积水现象,若存在积水现象则采用自下而上的检测方式,若肾盂无积水在自输尿管膀胱出口部位进行逆行检测。若患者膀胱充盈度不佳,则检查输尿管第二段生理狭窄区域是否存在扩张现象以了解结石情况,追踪结石情况并重点检查狭窄部位。若远端扫描难度较大且患者输尿管存在轻微扩张现象则适当充盈膀胱以使输尿管腔压逐渐获得增大以取得输尿管扩张效果,可降低误诊率。在检查结石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调节探头部位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以使探测准确性得到提高。扫描过程中告知患者保持呼气及收腹状态,适当加压探头并推开肠管,防止肠气等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若患者左侧输尿管梗阻则自右侧开始扫描,若患者右侧输尿管梗阻则自左侧开始扫描[3]。
1.3评价指标 输尿管中段结石相关诊断标准如下:可见骤然中断的输尿管信号;静脉及动脉前方均可见无血流管状结构;内部可见强回声团;可见清晰管分界;超声显示仪上有多普勒快闪伪像。输尿管下段结石相关诊断标准如下:输尿管远端存在扩张表现且较为明显;内部回声主要表现为结石回声。统计超声检查以及X线检查中段结石及下段结石总检出情况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涉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软件统计包为SPSS18.0,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对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c2检验,以P<0.05对组间对比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进行判断。
2结果
超声检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总检出率为93.85%,X线检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总检出率为75.38%,超声检查结石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差异 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检出情况对比[n(%)]
3讨论
输尿管结石属于泌尿外科多发性疾病,肾脏为输尿管结石主要来源,中年人群患病率较高,极大的降低其生活品质。输尿管结石多发部位包括男性患者输精管跨越输尿管部位、女性患者输尿管经过子宫阔韧带基底部位、输尿关跨越髂血管部位以及输尿管与肾盂连接部位。若输尿管结石表面粗糙或者结石体积较大则易在患者输尿管狭窄部位出现嵌顿现象并容易引发严重输尿管梗阻现象,不但会对患者肾功能造成损害,还会加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并威胁其生命安全。
输尿管结石主要引发机制为肾结石沿输尿管向下移动并导致输尿管结石形成。输尿管上段包括肾盂输尿管至髂动脉部位,中段为髂动脉至膀胱壁部位,下段包括膀胱壁至输尿管出口部位。由于输尿管中下段受肠影响较大,对检查准确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造成患者病情迁延,进而加大临床诊疗难度,不利于促进其预后改善。
传统X线检查在体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拍四肢关节与骨片、腹部平片、胸片以及头颅片等,可使细微结构获得显示,但是该检查方式耗时较长,而且具有辐射高及确诊率低等缺点,患者认可度较低。腹部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输尿管结石形态、位置以及大小且具有操作方便等特点,且检查时间较短,应用安全性较高,而且该检查方式探头频率参数以及分辨率均较高,可大大降低临床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广大患者的认可度较高,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检查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急性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患者以及呕吐患者存在较大的憋尿难度,因此不适合应用腹部超声检查,而且肥胖患者由于皮下脂肪层较高,影响探头穿刺力,进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此次研究中,超声检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总检出率为93.85%,X线检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总检出率为75.38%,超声检查结石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
综上所述,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应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早期制定病情干预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对于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可发挥一定的作用。腹部超声检查能够使结石检出率获得有效提高且费用较低、无辐射,患者舒适度以及接受度均较高,此外,该检查还能够缩短检查时间,有助于使操作人员工作量得到明显减轻。
参考文献:
[1]于妮妮.CT联合腹部超声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中操作技巧及其效果的相关评估[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285.
[2]辛鑫.腹部超声联合CT检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4):768-770.
[3]韩忠贤.腹部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操作体会[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