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思路
由于机械原理课程理论知识点多,且众多知识点需要理论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很多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现有的授课模式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部分学生听课不认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为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必须要对现有授课模式进行改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众多教育从业者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实体课堂教学进行改造升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课程采用“40%线上学习+60%线下授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学习利用学堂在线推送“MOOC精品课程资源+线上测试”的形式进行。线下授课采用“课堂讲授+雨课堂随机分组提问讨论+授课PPT”的形式展开,将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与学生手机合三为一;教师在课前推送授课视频,课中讲解知识点和难点,随机推送课堂测试,以随机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并根据具体知识点,深挖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严谨踏实、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顾全大局的团队协作精神。
2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其教学常存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关怀等问题。为了回归教书育人的本源,有必要开展课程思政,让课堂教学更加丰满立体。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能够让学生接受枯燥的专业知识讲解,更为重要的是赋予课堂更为丰富的精神给养。通过课程思政,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以往侧重知识能力培养、缺乏人文关怀的状况。这样,课堂教学就能够回归教书育人的本位。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思政。如果没有正确导向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导致传道与授业、解惑不能合一。因此,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应该注重思政教育的导向,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机械原理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到科学的伟大、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3“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3.1注重引导,上好绪论课
学校将引入多因素过程量化学习考核机制,除期末成绩和课程实验外,还将加入出勤率、作业成绩、期中考试、课程学习笔记、课外实践、观影感成绩等学习成果因素,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这一新的考核机制旨在提倡学生注重过程学习,注重学习笔记的记录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课程学习笔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还有助于学生在期末考试前进行复习。观影感成绩也是新引入的考核因素之一。学生需要观看优秀影片,并在观影后撰写观影感,以此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和学习。这样的考核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文化素养。此外,学校还对课程中实行小组学习制进行要求说明,并提倡全员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树立团队协作意识。这样的措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融入思政元素
机械原理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核心课程,研究的是机械学的共性问题。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思维,增强开发创新能力,为日后从事机械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此外,在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可以将身边的实例融入课程教学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最后,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通过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工程实践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出更加专业的工匠精神。总之,机械原理课程不仅仅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核心课程,还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和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基于项目驱动的全过程嵌入式学习训练,让学生忙起来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许多学校开始将创新项目融入到课程学习中。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实践项目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学生的创新项目,许多学校制定了制表汇总小组信息的规定。这样,可以让老师和学校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创新项目,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在项目的选择上,生活需求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因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因此,选择具有实际需求性的项目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为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需要对其进行调研和论证,以确定其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在本次课程中,学生们被要求提交一个创新项目。其中,小组提交的项目是“写字撑手肘装置”。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长时间写字或者计算机操作时手臂疲劳的问题。通过设计一个可以固定手臂的装置,可以有效地减轻手臂的负担,让学生们可以更加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如此,设计题目后,学生们还可以分享设计意图并扩展到其他用途和功能。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可以让这个项目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案。
4结论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要注重育人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是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21,42(4):99-103.
[2]王晓荣.“互联网+教学”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1(11):46,48.
[3]宋娓娓,刘胜荣,汪洪峰,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索[J].黄山学院学报,2021,21(5):114-116.
[4]易怀安,秦建华,沈中华.“机械原理”平时成绩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检验[J].高教论坛,2021(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