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是导致阴道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合并胎盘植入,可增加大出血风险和出血量,提高子宫全切除率,对母婴双方安全威胁性较大,为此还需加强产前诊断,从而及时发现异常之处 [1]。而本文进一步探索了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的作用性,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68例疑似前置胎盘植入患者,均在2018年3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期间收治。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年龄范围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26.49±3.52)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2.45±0.35)次,产次0~2次,平均产次(1.46±0.85)次,妊娠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8.74±2.46)周,体重范围61~75kg,平均体重(67.84±3.21)kg。
1.2 方法
检查方式:本次使用的三维超声诊断仪为GE公司提供的ACCUCIX V20型号和VOLUSON E8型号,保持膀胱充盈状态,超声腔内探头频率5~7.5MHZ,腹部探头3.5~5MHZ。首先注意观察胎盘附着位置,测量肌壁厚度,了解胎盘后方和子宫肌壁间的回声,仔细扫查膀胱后壁是否光滑,对附着于子宫下段前壁的胎盘,观察子宫前壁和膀胱后壁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
分析超声诊断价值。
对比胎盘植入和非植入的影像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处理,当相关数值存在统计差异,用P<0.05代表。
2 结果
68例疑似前置胎盘植入患者,经确诊的有52例,敏感度为98.08%%,特异度为93.75%,漏诊率为1.92%,误诊率为6.25%。如表1所示:
表1. 分析超声诊断价值
胎盘植入和非胎盘植入在对比各项影像特征时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如表2所示:
表2:对比胎盘植入和非植入的影像特征
前置胎盘植入在超声:子宫肌层和胎盘界限不清,在受累膀胱时,可发现膀胱和子宫壁之间界限不规则或消失,胎盘下肌层菲薄甚至消失,同时胎盘内植入物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血池丰富,可发现液性暗区,经彩超检查,可发现子宫-膀胱界面血流丰富,血管不规则、增粗。
3 讨论
胎盘植入主要是指胎盘绒毛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是目前产科常见、严重的疾病之一,早期主要表现为孕期自发性子宫穿孔、剥离面大出血、剥离不全、胎盘滞留,随着病情严重化,还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若发生大出血还需通过子宫切除控制出血源,从而产生不可逆损伤,为此还需加强临床影像学检查,尽早发现危险因素,加以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2]。
目前影像技术虽多,但对于前置胎盘植入患者而言,超声检查更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通过了解子宫浆膜层和膀胱后壁的关系,便于观察子宫肌层界限是否清晰和胎盘附着位置,进而确定是否存在胎盘植入,提高诊断正确率 [3]。但在判定胎盘植入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前置胎盘植入者可发现胎盘内部回声不均匀、胎盘附着于子宫肌层、胎盘后部间隙全部或部分消失、胎盘增厚、胎盘实质广泛性血流;(2)胎盘内周围血窦血流丰富:胎盘实质和胎盘后方存在丰富的血窦、血流,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血流紊乱,且累及子宫肌层;(3)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在超声影像学中,可发现正常胎盘与子宫肌壁间存在一条无回声区,显示清晰轮廓,且较齐,部分人群可发现静脉血流流动和网状回声,若胎盘植入,可发现子宫肌层穿透整个子宫肌层,直至达到浆膜。
总而言之,产前加强超声检查能够通过了解胎盘实质内腔隙血流以及子宫浆膜层-膀胱交界面血管丰富情况,了解当前妊娠情况,用于前置胎盘置入中,可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参考文献:
[1]蒋瑜,杨太珠,罗红等.超声与MRI产前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4):349-351.
[2]黄田田,刘慧,向红等.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2):160-163.
[3]符珉,韩江涛.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7):127-130,封4.
作者简介:董舒仪(1992年1月4日),民族:汉,性别:女,籍贯:浙江省金华市,工作单位:永康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学历:本科,职称: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超声,儿科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