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粮食类农作物,马铃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对于小城镇地区的脱贫攻坚行动来说,推动马铃薯产业在当地的有效发展,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了解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历史节点,认识当地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寻马铃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便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所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通化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历史节点
2015年,中国正式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时至今日,马铃薯已经成为了通化镇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主导型农业产业。通化镇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建设,颁布了一连串有关加速马铃薯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政策性文件,在这些文件中,确定了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涉及有马铃薯产业政策、资金扶持、社会意识,为推进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通化镇政府马铃薯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整体来说,马铃薯是抗病害、抗干旱能力强,成为了通化镇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马铃薯还是具有政治性的脱贫农作物,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通化镇超过1500户贫困户都处在当地马铃薯的主产区当中,涉及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2020年,通化镇计划在当地马铃薯主产村进行二级以内脱毒马铃薯种植,并搭配高产栽培技术,计划每公顷平均产量达到33.75吨以上,按照当地马铃薯平均收购价格1000元/吨进行计算,2020年将增收0.31亿元人民币,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人民币,人均增收1250元人民币以上,将会给当地脱贫攻坚行动起到重要作用,依靠持续的政策和技术支持,马铃薯将会在最近几年内,成为通化镇实现脱贫攻坚,提升种植户收入的重要产业。
二、通化镇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所选用的马铃薯品种陈旧,脱毒良种更新换代缓慢
截至2019年年末,通化镇全镇三级以内脱毒马铃薯总种植面积为2000hm3,占总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脱毒马铃薯的整体普及率仍明显不足,当地大多数马铃薯种植户仍然在种植传统的马铃薯品种如阿坝洋芋、冬瓜洋芋、范大洋芋等。实际上,通化镇全镇范围内进行脱毒马铃薯推广种植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主要推广品种为会—2号、合作88等品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超过9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户在引入某一脱毒马铃薯品种进行长期种植,有的农户甚至种植某一品种马铃薯超过10年以上都没有进行更新换代,导致产出的马铃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退化情况,植株整体较为矮小,马铃薯块茎个头不足,产量逐年降低,已经失去的应有的种植价值。
(二)劳动力不足,粗放种植占多数
数据显示,近几年,通化镇农村成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比例变得越来越高,超过80%的成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工作,家中只留下年纪较大、文化较低、劳动能力不强的人群,这些人员既没有充足的体能和精力,也没有掌握相关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因此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不得不采用传统种植技术和粗放种植管理模式,无法使用一些先进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导致当地马铃薯产量整体较低。
(三)马铃薯配套加工产业薄弱,无法实现马铃薯产业价值提升
通化镇尽管马铃薯作物的整体种植面积较大,但是大部分农户种植的马铃薯都是依靠自产自销,鲜有合作社组织收购外销,并且当地缺少对马铃薯进行深加工的相关产业,导致当地马铃薯产业的价值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马铃薯的整体销售情况和销售价格也非常不乐观。
三、优化通化镇马铃薯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方法
(一)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按照马铃薯主产区自身优势与产品结构,科学进行马铃薯产业设计。例如:基于通化镇实际情况,在主产区推广大春净作马铃薯,构建商品马铃薯种植基地,同时适当进行秋季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建设,对春季马铃薯产能不足的问题进行有效补充。对于通化镇的江边河谷地区,需要持续增加马铃薯的种植规模,增加淡季马铃薯产品的市场供应。预计在2021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将同比提升12%以上,马铃薯每公顷产量在33t以上,按照1200元/吨的市场预估价格进行计算,马铃薯产业农业产值将超过1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还可以在通化镇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马铃薯产业园区,用于进行马铃薯品种分析和推广,最大限度提升马铃薯作物在当地的质量和产量。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通化镇需要持续开展中低产马铃薯田地改造工作,加速进行高标准马铃薯产区建设。推动当地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之前因为洪水等因素损坏的农业设备和水利工程进行修复,强化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当地最为干旱的地区优先进行配套水利设施的建设,达到马铃薯产品生长过程中的供水灌溉要求。另外,通化镇还需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等先进马铃薯种植技术。并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吸引周边企业或专业机构组织前往马铃薯种植区进行冷库储藏设备的建设,全方位落实马铃薯生产的配套农业机具购买的政策补贴,加速进行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通化镇计划在2021年,在当地全面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降低人力资源消耗,由此来进一步降低马铃薯的种植成本,提升马铃薯产量,让马铃薯具备更高的经济价值。
(三)建立马铃薯产品配套产业,拓宽市场
通化镇还需要积极推动当地马铃薯产业的三品一标申请认证工作。计划在2021年,全镇需要至少完成1个以上的绿色食品申报,建立1个以上的额马铃薯深加工品牌。集中建设具有显著地方特征的通化镇自产马铃薯深加工品牌。并且计划在3年以内,建设一个规模在200hm2以上的专业马铃薯种植园区,并将该园区作为全镇马铃薯的示范种植园区,由此实现对当地马铃薯种植产业的推广。 通过以上一连串的措施,加大了对当地马铃薯产品的推广力度,并建立了与马铃薯相关的配套产业,拓宽了当地马铃薯的营销市场。
(四)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对于政府来讲,通化镇需要成立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领导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工作进行计划设计,督促推动重点项目的开展,协调处理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其工作职责需要细化到财政、扶贫、农业等部门,施行各级行政领导与技术人员的分片区负责,技术干部深入一线做好生茶管理,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升级。
结束语:
整体来讲,作为通化镇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针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通化镇政府需要对此项工作进行高度关注,深入了解当地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策略,实现当地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光秀.文山州冬马铃薯发展对提振乡村产业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J].基层农技推广,2020,8(10):45-47.
[2].马铃薯新品种和绿色技术集成创新助力脱贫攻坚[J].食品工业,2020,41(09):209.
第一作者简介:苏亮亮(1986年9月—)男,汉族,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人, 本科,助理社会工作师,从事乡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