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患有甲状腺肿瘤的患者越来越多,据相关调查表明,在多数甲状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据着主要位置,虽然对人体并不存在较大的伤害,但是在其生长扩散过程中,会压迫患者的食管、气管,长此以往,会使患者出现呼吸、进食困难的情况,同时,良性肿瘤也并非不会转变为恶性肿瘤,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质。当下,B超诊断技术较为发达,可以通过其振动频率发射声波,针对患者的甲状腺肿瘤部位进行详细检查,确认肿瘤的良恶性质。本文围绕将B超诊断应用到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质判断中进行了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共有37例,均为患有甲状腺肿瘤的患者,其中,良性肿瘤患者29例,在参与实验前,患者及患者家属已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中签字。3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39~58岁之间,平均年龄(48.22±1.47)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进行诊断,在实验开始前,医务人员要将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并协助患者于检验台上保持仰卧位,在准确设置超声探头频率后围绕患者的耳前、腮腺区进行检测[1]。
1.3观察指标
将B超诊断的检出准确率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3.0作为本次实验的统计学分析处理软件,准确检出率使用(%)。
2. 结果
2.1
表 1 B超诊断检出率(%)
3.讨论
甲状腺肿瘤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存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之分[2]。据相关调查表明,促使患者患上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为内分泌失调、缺碘有较大的关系,且主要发病于青壮年,以女性为主。患者在患上甲状腺肿瘤后,需要及时到院进行检查,确认该肿瘤是否为恶性,如为恶性,应及时治疗,防止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据实际情况来看,甲状腺良性肿瘤存在10%~20%的几率转变为恶性肿瘤。
B超是临床诊断中的常用仪器,可以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来调整声波,通过声波传输的影像来确认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在对患有甲状腺肿瘤的患者进行检查时,应加强对患者肿瘤的低回声晕进行探查,以此来确认患者肿瘤的良恶性质[3-4]。
本次实验选取了37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在病理检测中可以看出,37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者29例,B超准确检出27例,检出准确率为(93.11%),误诊2例,由此可见,通过使用B超来判断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质,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应用价值较高,适宜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洪涛,商慧华,郭莹,戴海莹,宋鑫. 彩超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01):7-8.
[2]郑守广,倪慕兰,章达桂. 甲状腺肿瘤B超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4):126+128.
[3]易怀红. 彩超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4):10794-10795.
[4]林继平. 彩超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632-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