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补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短板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力点。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农村职业教育中心,可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一、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与可能。
1、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
2019年,国家提出职业院校需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围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面向全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为广大农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招收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在乡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回乡退转军人、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同时做好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通过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职业院校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变,这是新时期职业教育肩负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是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乡贤群体流失与乡村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人力资本短缺,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职业教育可以提升农村人口的观念素质,可以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可以提升人力资本,实现数量优势的“人口红利”向质量为主的“人口二次红利”转变,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
2、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的振兴,需要依托职业教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和全面统筹。职业院校应积极调动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优质资源,与属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技术培训、产业发展、决策咨询等领域的合作,探索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农村基层党团建设、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并深入推进合作,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促进农村农业项目与学校专业、学科共同发展,实现农民与学生、教师共同受益,助力乡村振兴。
二、乡村振兴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旺则乡村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锻造,既需要政府政策引领等顶层设计,也需要地方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鼎力支持。2019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缓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顺应经济结构变革,提供人才支撑,主要面向往届中职毕业生、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普及高等职业教育机会,变人口红利为人力资源红利,并且对农村贫困地区生源给予财政倾斜等优惠政策,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
2、乡村振兴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机遇。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作了进一步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培育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人才紧缺领域,加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乡村各业劳动者素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职业教育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机。
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路径探索与实践策略。
1、积极开展应用型项目研究。
自2017年学校出台教师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以来,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近三年来在广东省哲学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项目、广州市社科联羊城青年学人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高校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成果显著,研究范围涵盖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古村落调查、特色小镇规划、生态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荔枝废弃物多酚提取及产品微胶囊化、火龙果釆摘器械开发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广泛开展社会服务
积极响应党中央、广东省、广州市和从化区出台的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广泛发动教师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涵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村干部培训、科普、设计与咨询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为地方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3、推动政、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与县市区政府、区科协、相关企业及村庄建立良好的关系,成立省高校科协,通过系列合作项目达成,来实现多方共赢的格局,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加强基层党团组织间合作交流。
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党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与从化区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镇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活动,既能锤炼基层党员党性、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又为乡村振兴实践添砖
四、利益联接机制的构建与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补齐“三农”短板,是有效化解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力点,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重要位置,而人才供给一方面来自于“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返乡青年”等引入群体,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形成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职业院校可发挥自身人才、科研、成果等优势,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产业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乡村旅游开发设计、农村电商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推动政府、学校、企业三者合作,在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和农村基础党团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通过培养、培训乡村治理人才,培训有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现代职业农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迎来自身改革发展的良机,二者形成协调发展的互惠互利机制。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 面,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服务能 力不强及缺乏有效路径等共性问题,从广州南洋 理工职业学院的实践与探索可提炼出三点建议: 一是学校高度重视,认为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实 践,是提升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与社会服务的有效 路径,给予时间、经费等方面的保障。二是定位准 确,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突出应用型课题研究、新 型职业农民培训、咨询建议等实践探索,务实有 效。三是政企校密切配合,一方面加强与区政府 相关职能部门、镇街、村部的联络,另一方面整合 企业资源以具体项目为依托,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实现多方共赢。
结语
总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主的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是新时代主要矛盾的体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补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短板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力点。职业教育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成果转化和政策建议。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与可能,指出乡村振兴可以倒推职业教育发展,二者之间应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职业院校应提高认识、增强服务能力,丰富实践路径,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锡海,张宇,袁倩.民族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互动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9(3) :36-41,
[2]陈晓红,蔡宗朝.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