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学习策略研究
黄永振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永振,. 信息技术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学习策略研究[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462.
摘要:
作为新兴学科,信息技术逐渐在不同行业凸显了自己的优势,其中教育领域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是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其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加深记忆、拓展思维,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DOI:10.12721/ccn.2021.157462
基金资助:

一、重现教材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尚小,在思维方式上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根据自己对外界声音、物体颜色和外形的感觉开展思维活动。所以他们很难理解课本中提到的比较抽象的词语或现象,传统的口授教学法显然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导致预期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很强,具有多种多样的表述方式,包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可以使教学内容完成抽象到形象、静态到动态的转换。教师通过用多媒体技术重现教材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讲解《古诗三首》中的《山行》时,农村学生不理解词句的意思,更不明白整首诗表达的含义,认为古诗晦涩难懂,提不起学习兴趣。其实这首诗描绘的景色与表达的情感都是非常美好,值得我们欣赏、品鉴的,为了让学生能在作者的角度观察和感悟,教师可以在开始上课后播放一个动画短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同时配上抒情的背景音乐与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到趣味横生,学习热情高涨,跟随教师的引导迅速进入课堂学习之中。

二、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更具互动性

语文是一门交际性较强的学科,很显然,语文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非常的重要。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便给了师生更多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我在阅读教学中主张利用信息化展开教学,不仅会组建班级阅读网站,更是会组建班级阅读群,比如在学习了《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造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我就在班级阅读群中将这一任务再一次分配给学生,在班级阅读群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见不到面的,与此同时,他们也拥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好句子。这样的交流方式还有很多,我还会鼓励学生就自己阅读的素材发表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水浒传》,他就可以在班级阅读群中为学生推荐《水浒传》,有的学生也会在阅读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便可以将这些疑问表述在班级阅读群中,和大家一起阅读,一起探讨,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

三、提供开放性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年纪,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大胆探索,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比如,讲解《长征》时,学生开始只将长征当做一个过去的故事,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从网上搜索长征的信息,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观看与这个故事有关的图片和影音资料,将得到的信息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分享和交流得到的信息,有的学生选了喜踏岷山雪,有的讲述了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还有的提到了巧渡金沙江。学生们热情地分享自己查到的资料与内心感受,并激烈争论哪个故事更加精彩、更能打动人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讨论结束后,教师播放一段长征的影片,并做出总结:长征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精彩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在困境中乐观坚强,用他们的辛苦付出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整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将抽象内容直观化,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生活阅历、年龄大小等,而小学生因为阅历尚浅,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语言感受能力都不强,当遇到与现代生活相隔较远的内容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无法理解。具体而言,可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媒介,形象化、具体化课本中的抽象语言,在学生与教材内容间建立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大量资源信息中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教材,突破教学难点。比如,讲解《在牛肚子里旅行》时,学生们初读课文纷纷感到惊奇和不解,原来食物在肚子里面可以“穿梭自如”,从嘴里到胃里,再从胃里到嘴里。因为牛的肚子内部是学生无法肉眼看到的,所以学生虽然觉得很神奇但是对这个过程很难理解。有的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牛一天到晚都在嚼东西,明明没看到食物进它的嘴里啊?这些食物在牛的肚子里是怎么从一个胃到另一个胃的呢?有的学生觉得有几个胃有很多好处,如果人也有几个胃,那么早上吃下去的零食,中午还可以重新再吃。也有的学生觉得有几个胃很不好,因为让食物从胃再回到嘴里很恶心。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关于牛消化食物的视频或者短片,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食物是怎么通过口腔到胃,再从胃回到口腔,然后再次到胃,最后被吸收消化的。整个过程学生都觉得很神奇,原来食物的轨迹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看到牛不停地咀嚼是因为它在空闲的时候把胃里的事物又翻出来了。有了信息技术做支撑,学生们仿佛置身牛的胃中,跟食物一起进行了一场旅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阅历,同时也让这节课更加生动有趣。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感知,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栋.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7).

[2]李凤钰,李守凤.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办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3]张姗亮.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以陇南市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49):47-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