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冯英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冯英明,. 新时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 现代物理学报,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059.
摘要:
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教育质量需求的提高,教育目标也在发生改变。十多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成果也极为重要,然而其同时也造成了不少的问题。在课堂上教授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研技能的主要场合。但是,新课标的改革和推荐进程里,学生仍存在许多学习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具有出色的组织和管理技能和工具,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与学生建立情感桥梁,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59
基金资助: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因此对于这一学科学习中难免会存在困难。同时物理学科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特别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则难度更大。初中阶段的物理教材内容更加关注理论与科学规律内容,这也导致物理课程教学的效果不如意。鉴于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则需要探究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积极构建有效的物理教学课堂,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此帮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因此文章就物理有效性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究。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探究式教学贯彻不彻底

新课改突出的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改变,其中,受教师和学生青睐的一种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选择一个话题,创造一个与话题有关的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对话题及各项问题的探究,实现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1]。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不够彻底,缺乏对探究式教学工作的充分掌握,只是单方面让初中生探究物理理论知识,使探究性教学无法发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作用,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思考能力[2]。

(二)课堂互动效果不佳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导致教学只是一种单向“培养”。新的课程重点在于教与学的互动,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旨在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经验、知识,以获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赢的目的,并使双方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但目前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未充分重视初中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未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交流互动,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导致教师对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缺乏有效的了解。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只能机械地记忆知识,长此以往,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会下降,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创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问题情境构建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构建适宜的问题情境,则可以调动课堂学习的氛围,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压力和压强”时,教师则可以设计更加直观的教学情境,并积极的进行教学准备工作。简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海绵和教学专用的直角三角板构建简单的教学情境。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同时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情境: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将海绵放置在桌子上,接着引导其他同学观察海绵是否受力,在其他学生观察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手持三角板在海绵垂直的上空缓缓下降压制海绵。这时教师的工作步骤则可以分为以下:

其一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板在下落过程中海绵的形状变化判断海绵的受力状况;

其二则是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并讲述实验过程中海绵的受力情况。

这两步具备明显的层次性,学生进行第一步的探究则是进行第二步探索的前提条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努力,促使实验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这时教师则可以结合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压强内容。因为在这一情境中学生直观的观看到了实验的现象,因此在学习压强时则对这一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营造互动学习氛围

物理课程对于刚接触学习的学生而言,既有很大的诱惑和想象,也有着无尽的未知。物理是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课程,既是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实践的延伸和发展,因此,物理学习对于刚接触的学生而言,有着熟悉而又朦胧的感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的认识程度,从根本上抓住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心理反映,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以学习《摩擦力》为例,教师可以以走路作为案例,为什么脚掌和地面接触能够让人产生前行的力量,而把地面改成冰面,为什么走路就会困难,而且容易滑倒?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体或小组讨论,汇总讨论结果,就会得到各种有趣答案。在教师对各种答案进行详细分析后,就会得到非常有趣的结果,学生也会对各种不同的答案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虽然各种答案可能存在错误,但是这样的结果却能够极大地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气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具体的情境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教学情境能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运用到课堂教学上,通过具体的情境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具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比如,在“压强”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常见的可乐喷发现象创设教学情境:购买一瓶密封的可乐后,用力摇动然后拧开,里面的液体就会突然喷发,形成可乐的喷泉,因为可乐在晃动的时候,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从可乐中分离出来,使瓶口的空气浓度变得更高,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压力差。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直观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更有利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四)让实验贯穿于教学之中

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强,而且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很浓厚,很多初中生在看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往往跃跃欲试。教师应该迎合初中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充分保护初中生,通过自主探究并且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找到物理原理的真谛。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注重设计丰富多彩的初中物理实验,把物理实验中的内容和具体的学习原理相结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动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知识和原理成为学生在课堂上一路探究的线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获得新的知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物理实验是揭示物理理论和规律的前提,能够引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心,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地完成物理实验,可以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在分组中探究,彼此分工,各司其职,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学生自行实现演示实验,并穿插了几个随堂的小总结和小实验内容。丰富多彩的物理实验使学生们感觉到被重视,而教师在实验中的讲解和点拨也能使学生受益匪浅。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实现以小组为单位的物理实验教学,最终就是利用多媒体的成像技术动态地说明实验中反馈的物理现象,并揭示物理规律,找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结语

为了有效提升物理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入分析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可能存在的教学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具有现实重要意义,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徐海川.初中物理教学思路的创新策略[J].科普童话,2019(09).

[2] 左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8(10).

[3] 高颖.现代化教学软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科普童话,2017(3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