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器在现代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维修是民用航空器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且需要按照民航生产、管理标准以及生产制造厂家标准等多方要求进行。尽管民用航空器在维修管理中有相应的标准,但是实际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质量依然可能存在问题,使得民用航空器在后续运营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特别是近年来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事故征候的增加以及飞行安全事故的发生,加之全民对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更加关注,使得民用航空服务与管理单位也更加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与之直接对应的就是在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方面。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民用航空器维修故障原因及质量改进措施分析,在于不断提升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质量,保证民用航空器的适航安全。
1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保证的现实意义
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民用航空器的运行安全。不管是乘客还是民航管理部门都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因而不仅需要注重日常管理工作,还需要保证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通过各类例行检查,各类维修工作及时消除民用航空器可能存在的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民用航空器的适航安全;(2)控制民用航空器日常运营成本。民用航空器维修费用支出在整个运营费用中占比较高,如果因为维修质量不过关,需要反复维修,必然会增加维修成本,使得整个民用航空器的运营成本增加。提高民用航空器部、附件翻修质量,通过培训增强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以精准判断民用航空器故障所在可提升维修质量,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民航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2];(3)提升民用航空器的服务质量。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的保证可充分提高在实际运营中的生产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保证运营过程中航班的正点率,综合性提升民用航空器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地位。
2民用航空器维修故障原因分析
民用航空器维修故障的原因较多,整体可划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详细分析如下:
2.1主观原因
民用航空器维修故障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关键性的如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民用航空器本身对维修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要求较高,而民用航空器本身结构复杂、包含多个系统等,相应的故障类型也较多,大到发动机故障,小到螺钉问题。如果维修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一般,则在民用航空器维修中难以发现一些隐蔽故障或者对于相关故障的判断缺乏认识,造成实际维修质量低下,容易发生漏检或故障排除不彻底,造成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增加民用航空器安全隐患与故障重复发生率。
2.2客观原因
除了主观原因外,还包括较多的客观原因,这些客观原因同样会对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产生影响。客观上民用航空器本身结构复杂,包含了较多系统以及构件,不同系统原理、结构作用等均有不同,各个系统在工作环境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系统需要在高温高压下工作,有的系统需要在低温高振动下工作等等,包括各个系统部、附件在设计强度上的不同,造成了各系统部件难以避免的会出现故障,虽然部件故障已经设计在多冗余度安全理念之内,但任何系统或者部件方面出现的故障都会对该民用航空器的运营使用与适航安全产生影响。复杂的民用航空器结构以及设计原理的不同必然对维修要求较高,这种民用航空器本身特点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维修质量。在实际生产运营中,民用航空器在维修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多的设备器材,针对各类故障需要进行不同零部件的更换,而民用航空器上含有的零部件数量庞大,通常大部分维修单位会准备一些故障率较高的零部件,但是民用航空器本身的故障发生具有随机性,可能所需要的零部件是库房中没有的,这样就需要进行协调周转或者等待采购,造成民用航空器维修排故停场时间延长,进而对维修工作质量产生影响,降低民用航空器的使用效率。
实际民用航空器出现的维修故障是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维修质量保证方面应兼顾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
3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改进措施
3.1强化维修人员维修质量意识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需要强化维修质量控制意识,充分认识到维修质量与民用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定期进行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注重对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故障维修质量控制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从思想上引起维修人员对维修工作的重视,深刻认识到维修差错可能造成民用航空器重大安全事故。通过持续宣传与教育,转变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工作态度、强化责任心,便于在维修中更好的进行质量管理,保证民用航空器的实际维修质量[3]。
3.2注重培训,提升维修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针对维修人员需要不定期进行知识储备的更新,使其了解到先进实用的维修技术,构建层级培训制度,结合不同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知识层次、维修能力等,将维修人员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维修人员做好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操作培训。通过长时间培训,可形成系统化的维修团队,便于灵活将其安排在常规维修、高息技术维修、预防性维修方面,合理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不同维修人员在民用航空器故障维修中的作用。层级培训制度也有利于进行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人才储备,并不断在维修中积累经验。
3.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管理
时至今日,我国在不同领域均有较多的现代技术,这些技术在民用航空器故障维修与质量保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可通过云服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将民用航空器维修过程中的一些经典案例、故障维修经验、故障维修技术等加以整理,并在一定范围内经过授权后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已有资料的参考价值,保证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运用现代技术积极构建民航飞机维修任务自动分配系统,通过该任务分配系统更好的安排维修人员的相关工作,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保证维修任务与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匹配,全面保证故障维修质量;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民用航空器故障类型诊断与分析,提升故障诊断的自动化程度,更好的进行民用航空器故障维修,提升故障维修质量。
结束语
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关系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安全,维修故障原因涵盖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需要同时考虑不同原因,并从多角度采取质量改进措施,提升民用航空器故障维修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保证乘客或者货物运输安全。实际在民用航空器维修中需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持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冕.关于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管理的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1(14):77-78.
[2]涂瑞.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9):188-190.
[3]孙毅.民用航空器维修性能分析及改进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19(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