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
程彩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程彩发,. 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 中国土木工程,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18.
摘要: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越发注重工程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而高支模施工技术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重要技术之一。高支模是一种用于支撑混凝土结构的临时装置,正确和有效地运用高支模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而且能够提高工程结构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了解和掌握高支模施工技术对于提升土木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DOI:10.12721/ccn.2023.157118
基金资助:

前言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属于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代表性技术。高支模施工效果对土木工程的质量、美观、耐久性等均有影响,但部分土木工程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不善,存在质量隐患或安全隐患,常常引起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深入探讨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应重点掌握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明确施工注意事项,以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

1高支模施工概述

高支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工程项目建设中,所谓的高支模就是在高处支撑结构的模板和构件,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但是,需要注意高支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施工环节涉及高空作业,所以具备极大的危险性,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操作,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我国也对高支模技术给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高支模的模板要达到8m,其间距应超过18m,土建工程施工环节高支模的总荷载应在10kN/m2以上,集中线的荷载值要超过15kN/m2,垂直方向的模板高度应超过6m。

2桥梁工程高支模具体施工方法

2.1落实前期施工准备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前,必须做好如下前期施工准备工作:配备专业的测量人员,对控制桩、水准点以及导线点进行详细的复测和明确定位。与此同时,还需对测量资料进行全面检查,监理工程单位对其进行复核。必须充分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提前做好相关使用材料的准备,将搭设支架的各类杆件、钢管等材料及时运输到施工现场。支架材料运达施工现场后,需安排专业质检人员对相关构件材料进行全面检测和初步验收,若材料构建质量不合格,则不得进场投入使用。

2.2支架搭设

必须明确支架安装的整体刚度、稳定性以及基本强度,各项搭设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标准要求完成。在混凝土底板基础上安置立杆底座(不设垫板),底座自带钢板尺寸不小于150mm×150mm×5mm,底座丝杆外露长度不超过30cm,扫地杆(第一层纵横向横杆即为扫地杆,不另设扫地杆)高度为500mm,顶托丝杆的外露长度一般不超出40cm,悬臂端长度需达到545mm。在将可调托座插入立杆时,其长度一般不少于150mm。实际施工时,严格按满堂支架设计图纸执行。结束第1层横杆搭设之后,对底座进行合理调节,保证横杆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之上,之后才可开展下层搭设施工。竖向斜拉杆双向隔空搭设。桥梁标准段的满堂模板支撑架的高度均不得超过8m,管廊标准段不设剪刀撑。架体四周外立面向内的第一跨均设置竖向斜杆。在架体内部区域,横向每隔两跨设置竖向斜杆,纵向每隔五跨设置竖向斜杆。架体高度不超过4个步距时,不设置顶层水平斜杆。当架体高度超过4个步距时,在顶层设置水平斜杆。

2.3模板安装施工

2.3.1模板施工操作基本要求

根据本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以木模板为主。在铺设模板过程中,须将其搭在方木上,并保证各模板之间接缝的严密程度,提高其稳定度。针对木模板的纵向拼缝,必须合理设置相应的通长方木,以充分保障模板拼缝的整体质量及水平。进行模板安装时,必须保证模板的清洁程度,并将脱模剂均匀涂刷制模板固定位置,避免多涂或漏刷问题。必须确保模板拼接缝的平顺度,其错台不得超出0.2cm。在进行底模安装之前,必须将中轴线明确标出,并对底模的反拱度进行合理调整。若遇到施工险情或其他风险因素,必须立刻停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直到危险因素消除或险情排除后,才能继续开展施工。

2.3.2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模板安装前,必须落实前期的控制线网和模板控制线的测量。与此同时,还需对模板上的杂物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并做好板线修整和涂抹剂的涂刷工作。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须做好混凝土表面的剃毛处理工作,将软弱混凝土组合以及混凝土表面浮浆剔除至密实混凝土状态。可借助空压机吹干结构内的杂物,在清理模板表面时,利用铲刀和棉丝等工具,保证模板表面的清洁度。

2.3.3模板支设

首先,弹出水平线及轴线并完成复核工作。其次,完成板支架的搭设和底模板的安装。再次,落实板底起拱,钢筋绑扎和侧模安装工作。接着,便进行对拉螺栓的安装,并在此基础上对模板的尺寸和位置进行进一步复核。最后,完成相邻模板的连固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模板支设时,必须对板跨度进行合理控制。

2.3.4模板安装要点

必须保证模板拼缝处的严密程度,以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造成的漏浆问题。完成平板模板铺设后,将轴线控制线弹在竖向构件上,并在拉通线的同时,完成模板面标高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检查有不合格之处,必须对其进行及时调整。而针对跨度为8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起拱的高度应达到20mm。在此过程中还必须保证起拱线的顺直程度,避免折线问题。高度重视墙体以及顶板模板的接缝处理效果。通过对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进行控制等方法,将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控制在高出板底标高的3~5cm,进一步优化顶板模板以及墙体接缝处理效果。在完成浮浆剔除工作后,让顶板边木方靠紧墙体,然后进行顶板模的支设工作。为避免漏浆现象,施工单位需在顶板膜以及混凝土墙体接触和接缝区域,及时垫上双面胶。

2.4高支模体系的拆除

高支模施工完成后,进入拆除环节。拆除细节丰富,隐患多,工程人员必须严格依据规范操作。

(1)混凝土浇捣完成约8d时,测试混凝土的强度,若实测结果达到设计要求,可进入高支模拆除环节;结果显示混凝土的强度偏低时,推迟拆模时间,禁止在混凝土强度未达标时盲目拆模。

(2)高支模拆除采取分段、分级、分部的方法,根据待拆模板体系的总量进行逐级划分,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部分的拆除作业。拆模遵循先浇筑后拆除、后浇筑先拆除的原则,且首先拆除侧梁模板,再进行柱梁模板的拆除。

(3)为高支模拆除搭设作业平台,供施工人员在平台上安全拆模。

(4)拆模作业平台搭设成型后,才可拆除木枋与模板,拆除顺序为“松枋、散板、拆除模板、拆除支架”,所有拆除产生的模板均要被运出施工现场,若未外运模板,则规划在与楼层边缘相距超10m的区域,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大于1m。禁止在通道口和出口堆放模板,否则将阻碍拆模作业的顺利进行。

(5)严格控制拆模力度,避免建筑结构因拆模而出现损伤。拆模人员注重防护,禁止强制性撬动模板,否则混凝土结构易受损。拆除人员严格听从指挥,按照顺序依次拆除各模板。

(6)高支模体系拆除结束后,全面检查模板,修理变形的模板、破损的模板或存在其它缺陷的模板,剔除无法重复使用的模板;而后,清理模板表面的杂物,根据类别的不同分类存放;由专员管理拆除后的模板,以便在后续工程中重复使用。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安全、质量和效率。然而,这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以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时,娴熟地运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期待着在未来,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到这个领域,共同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勇.关于土木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探析[J].砖瓦,2023(05):148-150.

[2]薛艳.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22(08):193-19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