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电力安全管理效果直接影响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成效和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相比其他生产行业,电力产业属性特殊,其操作过程相对烦琐。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因此,电力企业应将安全生产、安全运营作为发展核心,以便从根源上控制电力生产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从而全面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文章围绕电力安全管理,积极探讨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并针对电力安全管理效益的提升展开了简要分析。
1 电力安全管理特点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1)安全管理内容烦琐。现代电力技术工程往往具有较大的规模以及投资额度,因此工程的建设需要较长的工期。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烦琐的施工环节,同时有些施工环节则需要带电作业。因此,在长周期高复杂性的工程施工中,极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2)专业要求高。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很高的专业性水平,在电力施工中需要多专业工种进行联合作业,这个过程中不仅包含了电气专业,同时土建专业,机电专业,等也都需要参与到工程的建设中。这些施工专业尽管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其专业的内容属于不同的学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来进行安全管理。(3)安全控制难度大。电力工程建设除了对专业性具有比较高的要求,施工环节较为复杂外,电力工程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参与,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存在众多的交叉作业环节,同时涉及大量施工机械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人员的组织,协调设备的使用都包含一定的安全风险,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存在较多的关键点。
2 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在很多电力工程中,由于施工安全管理相对薄弱,导致很多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进而引发了一些问题,甚至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带来了安全隐患问题,不利于电力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的提升。同时,在电力工程中,部分企业将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放在首位,忽视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有序进行。
2.2 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大多数岗位人员并没有掌握专业的操作知识,存在一些违规操作。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不仅会导致现场人员的生命财产损伤,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同时,一些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贯彻落实责任制度,比如没有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检修策略,增加了安全隐患。不仅会对电力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使得设备运行无法满足相关的标准。从以往工作经验来看,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2.3 管理人员技能水平不够高
电力企业施工中设备的维护检修是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武器,也是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开展日常维修保养能为设备的运行提供重要支持,增强设备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但在设备管理应用过程中,受设备更新换代的影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很多人员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仍以经验为主,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方面没有做好一系列维修工作,对设备应用所采取的办法仍以经验为准,不注重学习,最终导致设备维修管理人员不了解设备的操作性能,电力设备的日常检修和运行维护也出现了一系列安全隐患。
3 电力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机制,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相关的安全管理机制,需要将事故的预防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处置工作落实到个人,明确各个岗位以及施工人员的责任,确保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按照所建立管理机制的防范措施进行。及时处理,有效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同时,相关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在以往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上,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教育笼统,在发生事故后,相关的事故责任由承包商直接负责,这就导致了部分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在施工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因此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
3.2 创建风险事故预警
首先,建立应急机制,保证所有机制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明确各部门权限与职责,保障相关部门能最大限度地处理各种问题,确保所有事态都处于可控状态。为此,需积极应对问题并进行处理,针对可能出现的电力风险进行预判,并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对策,制订有效的处置方案。其次,定期展开应急演练及事故培训活动。通过演练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掌握电力事故处置方法,了解事故的处置流程,在不断演练中提高应对突发电力事故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物资方面,需要未雨绸缪,针对各项可能出现的电力突发事故提前准备所需要的物资。最后,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水平,提高设备维护、保养能力。如果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情况,需要针对设备的故障问题展开分析,找出故障原因,以便后续进行有计划的检查与维修,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规范操作行为
首先企业可以开展一定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从而使相关岗位人员可以认识到违规操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相关部门需要通过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及时发现自身在日常工作中所存在一些错误之处,并且进行及时纠正,防止由于违规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最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考核的力度,如果不符合相关规定,那么要进行劝退,从而在部门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需要强化主体责任,贯彻落实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在部门内部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还有助于减少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操作行为的有效监督,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是安全生产工作重要的基础。
4 结束语
施工单位要不断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意识,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把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层层监督,并建立有效的奖励惩罚制度, 定期开展安全施工培训,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工程施工顺畅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墨林,赵晨旭,孙晓新.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探索[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12):44-45.
[2] 刘文锋.10kV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现场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11):238-239.
[3] 毛禹龙.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方法与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4):162-163.
[4] 郭庆.电力工程的施工流程及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决策探索(中),2020(02):14.
[5] 金叶欢,潘盼,陈思宇.安全运行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和电网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0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