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
朱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海,. 浅析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J]. 中国土木工程,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120.
摘要: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在目前的技术环境下主要有三类,灵活合理应用这三种注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大部分的建筑裂缝和地基加固问题。在注浆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注浆设备和注浆材料的选择。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对于修补效果和人员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注浆技术;施工
DOI:10.12721/ccn.2022.157120
基金资助:

1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注浆技术概述

1.1概念

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采取注浆技术就是需要在房屋建筑的底部进行注浆,或者是需要在房屋建筑有裂缝的地方进行注浆。所注入的浆液, 会在流动的过程中出现凝固与固化,进而对房屋建筑相应的部位进行加固。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将注浆技术分为双液注浆和单液注浆技术这两种;从注浆压力的角度进行划分,注浆技术可以划分为静压喷射、高压喷射以及复合注浆技术这三大类。针对不同的房屋建筑,根据其施工部位的不同以及加固需求的不同,所要求的注浆技术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对注浆技术进行选择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出来,以确保所选择的注浆技术符合相应的施工需求。

1.2 应用优势

在对房屋建筑进行防水处理时,所采取的注浆技术,主要是将浆液注入有裂缝的部位,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墙体的黏结性和密实度, 进而达到防水的目的。如果是混凝土结构出现腐蚀、老化等情况, 对注浆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性能上,对于注浆技术的运用,使用的浆液是补强材料,综合性较强、性能较优及黏结性较好,并且无污染,为此浆液的防水性能非常显著。

1.3 注浆技术分类及技术要点

1.3.1 静压注浆法

静压注浆法依托液压、电压、电化学等原理,将注浆液经注浆管注入地层,浆液通过填充、挤密、渗透等方法排出土颗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原本松散的土颗粒、裂隙通过浆液凝结形成整体,从而保证建筑结构得到全面加固。静压注浆法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一种注浆方法,广泛应用于软土路基建筑中,通过浆液压力差、比重等特性,实现软土路基的薄弱部位自然延伸、填补,最终形成凝结体,对建筑土层起到加固、保护作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中应用静压注浆法,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对解决沉降、裂缝问题及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

1.3.2 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依托化学注浆法原理,结合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注浆方法。其加固原理是用高压水射流切割高强度破坏力将地下土颗粒冲散,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与浆液迅速搅拌混合,然后按一定的浆土比例排列,直到浆液与土结构凝固后形成稳定结构。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对地面软基进行加固,可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不仅可用于施工前,还可用于房屋使用中的加固,在不会破坏上层建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压力值、旋喷速度、提升速度、喷射方向等条件控制凝结体的具体尺寸和形状,应用非常灵活。

1.3.3 复合注浆法

复合注浆法是将静压注浆法与高压喷射注浆法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注浆方法。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先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形成凝结体加固后,再通过静压注浆法向泥浆凝结体周围扩散延伸,在减少注浆盲区的基础上,使两种方法相互补充,提高加固效果。该方法综合了两种注浆技术的特点,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从注浆加固效果来看,复合注浆法与静压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

2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注浆材料选择及注浆技术具体应用

2.1 注浆材料的选择原则

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注浆材料选用的首要原则是优质,因各种浆料的用途相同,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择干凝质量好、刚度大的物料,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湿度、温度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水泥是注浆工艺中最常用的基本材料,水泥与水混合后多呈胶结状态,水稳定性强,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他辅助材料来提高水泥的力学性能或达到兼容性。如无特殊情况,可选用水泥作为单一材料进行注浆,但选用水泥时,应注意断续工作状态,按强度要求计算,选择水泥型号。

2.2 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2.1.注浆技术在土木工程整体结构当中的应用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应用相应的注浆技术能够对土木工程的整体结构起到良好的加固作用,通过应用注浆教技术不仅可以对土木工程当中建设的地基进行相应的加固工作,同时也可以对土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所运用到的框架结构的各个施工部位进行加工,有效的去增强结构与结构点之间的牢固性。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在相应的部位去进行打孔工作,在打孔过程当中,要保证整体孔的尺寸和深度都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并且打孔工作完成后,要去运用具有专业性的材料将孔口堵住以免浆液溢出孔面,在进行埋管工作时,要对相应缝隙的湿度进行检测,从而以去良好的调节注浆工作当中所运用到的浆液的粘稠度,保证对缝隙的填补能够更加的牢固,对于浆液的凝结时间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凝结时间在14小时左右有效的降低粘连现象的产生。在整体注浆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要对所选择的孔的位置与尺寸进行严格的把控,也要不断的去对所运用的材料进行检验工作,以保证整体施工建设的质量,从而有效的去增强房屋的稳定性。

2.2.2 注浆技术在土木工程墙体结构当中的应用

房屋建设过程当中墙体的整体支撑力以及牢固性影响着整个房屋建设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如果整个墙体建设不牢固,就会容易导致在后期房屋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威胁整体房屋质量。在房屋墙体的建设过程当中,相应的墙体门窗等位置存在结构的连接,如果链接部位的链接方式不到位,就会使得整个墙体出现相应的裂缝现象,为了有效的去改善这种现象,解决裂缝问题,就会相应的去运用注浆技术去采用粘性较强的主将材料去对相应的裂缝进行填补和加固工作,再有效的去改善裂缝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去加强整体房屋墙体牢固性。房屋墙体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墙体外部出现裂缝现象,而对这些裂缝进行相应的填补工作时,首先就要去对整个裂缝的尺寸以及相应的深度进行仔细的分析,选择更加合适的处理方式,制定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对相应的裂缝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再通过运用注浆技术去对裂缝进行相应的填充,等相应浆液填充物凝固完成后,然后再对相应的保护实施进行拆除,以能够有效的去提升整体注浆技术应用的效果。

2.2.3 注浆技术在土木工程厨房和浴室空间的应用

在整体房屋建设过程当中,房屋内部的厨房和浴室这两个空间内产生裂缝和渗漏现象的几率较大,在这两个空间内会去进行较多的排水管道连接,如果相应的裂缝现象和渗漏现象出现在排水管道区域对管道产生危害,就会导致房屋内部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有效的去降低在厨房和浴室产生裂缝和渗漏现象的问题,在建设施工时就要通过运用注浆技术进行防护和治理,有效的降低后期出现严重的管道问题。在对相应的厨房和浴室进行处理工作时,利用环氧注浆的方式去对存在的渗漏部位进行切除工作,导出该部位存在的积留水,水分排除干净后进行相应的挖槽注浆工作,等待相应的浆液完全凝结后,然后再对墙体进行修补处理工作。通过良好的去运用注浆技术有效的去解决浴室和厨房存在的裂缝和渗漏现象,良好的维护整个墙体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相应墙体的质量。

2.2.4 注浆技术在地下室建设当中的应用

部分房屋建筑会设立相应的地下室空间,而地下室的整体施工环境的湿度相对较强,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因此就容易造成地下室出现严重的裂缝现象,就需要通过利用注浆技术去对地下室存在的各种裂缝进行处理工作,在对注浆工作开展之前,首先要对地下室进行仔细的清理工作,降低地下室存在的各种粉尘对注浆效果造成的影响,并且对相应裂缝部位进行检测和测量工作,以能够准确的掌握裂缝的位置以及面积,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注浆方法,良好的对注浆工作所需要运用的浆液进行调配,采用相应的高压注浆方式去对裂缝进行填充,然后利用静压注浆再次进行填充,有效的去提升整体注浆效果,增强地下室整体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结语

社会飞速发展,各行业技术水平都在不断进步,突破现有水准,寻求工艺创新。注浆技术作为房屋建筑土木工程中重要技术,相比其他技术具有防水性好、稳定性强、黏连性高、操作简单便携等显著优点,在实际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注浆技术进行正确选择、科学利用,在施工中防范工艺注意事项,不仅能提高整体建筑工作质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还能促进我国土木建筑行业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媛媛.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1(7):66-67.

[2]温来俊.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20(11):14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