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是学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是深化和拓展思政教育的另一蹊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发展,共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旨在培育“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工匠。为此,本研究是以中职工科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系统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一、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而新时代我国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填补传统教育中的这一缺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教育保障。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机械基础》课程提出了问题,分析了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放眼国际视角,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也是维护自身稳固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的新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的不断推进,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正在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技术工人、技师等多种职业人才的重任,每年为我国输送上百万技能型人才,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只掌握职业技能而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三)中职学生德育的需要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有如下特征:第一,家庭背景复杂。中职阶段的学生家庭背景构成各不相同,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有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二,年龄偏低。这个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在16-18岁之间,思想还不成够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第三,求职意向弱。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就业及后续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缺乏就业意识;第四,专业课程压力大。相较于普通高中,中职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还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压力。针对他们这些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更加凸显出来了。他们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让他们了解当前就业环境、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对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一)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较小,自我认知能力普遍不足,自制力较弱,且大部分因为学习成绩差未能升入普通高中,存在自卑等心理问题。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复杂,所需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难度大,会使部分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产生厌学等情绪。将专业技能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中职学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应严格遵守个别化对待原则,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来进行个别辅导或分组辅导,但部分学生可能并不想学习思政有关内容。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融合育人教学中也理应作出应对措施,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式走进学生中,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教学模式。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从以“教材”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情,运用榜样示范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机械专业课中,能够加强学生学习动力。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情况、情感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区别,例如不平衡性、阶段性、顺序性、互补性以及个别差异性,设置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在“机械基础”理论课中努力学好技能知识,课后能够进行实践环节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相应的实操课中,认真识别常用连接和机构、传动装置和液压装置,切身体验“大国工匠”的不易,将课业要求完成的工件倾注自身心血,体现自身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积极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合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使专业知识技能教学能够完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加强实践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经验不再以由教师教授的知识经验为主,而是转化为由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知识经验为主,实现教学过程的转变;将课堂上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实现教学主要对象的转变。
三、结论
在思政背景下,本文进行了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从发现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分析可以改善的方法和对策,到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并实践研究,从而改善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等9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8号.
[2]高艳秀.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方法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1).